论新时期两岸三地青春电影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青春电影发展简述 | 第12-20页 |
·“青春”的含义 | 第12-13页 |
·青春电影在香港、台湾的发展 | 第13-14页 |
·青春电影在大陆的发展 | 第14-18页 |
·三大阶段的更替 | 第14-16页 |
·“第六代”导演的“三重压力” | 第16-17页 |
·“第六代”导演的青春电影 | 第17-18页 |
·青春电影类型划分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青春电影的主题与母题 | 第20-30页 |
·主题的单一化与多元化 | 第20页 |
·母题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 第20-28页 |
·死亡情结 | 第21-23页 |
·暴力阴霾 | 第23-24页 |
·精神分裂 | 第24-25页 |
·性爱天空 | 第25-27页 |
·梦想轻狂 | 第27-28页 |
·悲剧的生命力与快感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青春电影的叙述视角与主人公 | 第30-40页 |
·叙述视角——直指人心的青春告白 | 第30-32页 |
·全知视角的“忠实记录” | 第30-31页 |
·外视角的旁观式叙述 | 第31页 |
·自知视角——“我”的口述历史 | 第31-32页 |
·主人公——“小”少年的“大”暴力 | 第32-40页 |
·暴戾个体的青春诀别诗 | 第32-34页 |
·乌合之众的黑色集结令 | 第34-35页 |
·青春暴力的悲剧性 | 第35页 |
·青春暴力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第四章 青春电影的电影语言 | 第40-46页 |
·青春电影的镜头 | 第40-42页 |
·青春电影的色彩 | 第42-43页 |
·青春电影的音乐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