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7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第2章 理论支撑 | 第17-22页 |
| ·农产品的定义 | 第17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 | 第17-18页 |
| ·农产品安全 | 第17-18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8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19-22页 |
| ·知识观念、技术水平的落后 | 第19页 |
| ·农药、肥料的品种结构也不尽合理 | 第19-20页 |
| ·缺乏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第20-21页 |
| ·对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扶持力度不够 | 第21页 |
| ·政府领导未足够重视对农产品安全性问题 | 第21-22页 |
| 第3章 国外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启示 | 第22-24页 |
| ·国外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 | 第22-23页 |
| ·国外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启示 | 第23-24页 |
| ·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机制的协调 | 第23页 |
| ·转变农产品安全管理理念 | 第23-24页 |
| 第4章 厦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第24-33页 |
| ·安全现状 | 第24-28页 |
| ·农业标准化拓宽 | 第24-25页 |
| ·农产品认证种类增加 | 第25页 |
| ·监测体系从无到有 | 第25-27页 |
| ·加强执法 | 第27-28页 |
| ·监督监管措施不断加强 | 第2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 ·部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依然存在超标现象 | 第28-29页 |
| ·城市、工业区废弃物排放对农业环境存在危害 | 第29-31页 |
| ·对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力度还需加强 | 第31-32页 |
| ·主要原因 | 第32-33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尚未完善 | 第32页 |
| ·产地监管力度不够 | 第32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影响力不够 | 第32-33页 |
| 第5章 厦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现状 | 第33-36页 |
| ·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现状 | 第33-34页 |
| ·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质量监测 | 第33页 |
|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 第33-34页 |
| ·对加工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检测 | 第34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 ·检验检测能力有待不断提高 | 第34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尚未健全 | 第34-35页 |
|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待完善 | 第35-36页 |
| 第6章 保障厦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建议 | 第36-45页 |
| ·完善厦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第36-38页 |
| ·建立厦门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 ·提高质量评价水品,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第37页 |
| ·建立一批外向型农业生态示范区,发展对台农业交流合作 | 第37-38页 |
| ·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支持力度,走技术创新路线 | 第38-39页 |
| ·加强科学研究,增加政府经费投入 | 第39-40页 |
| ·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 | 第40-43页 |
| ·对农产品参与者开展差异教育 | 第40-41页 |
| ·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 | 第41-42页 |
| ·农产品安全教育的手段应多样化 | 第42-43页 |
| ·重视预警和危急时刻的教育 | 第43页 |
|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 第43页 |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媒体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提高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 | 第43-45页 |
| ·有效发挥蔬菜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的自我监督作用 | 第44页 |
| ·利用民间机构力量,形成以民间机构检测为主,政府管理监督为辅的检测机制 | 第44页 |
| ·增强社会舆论的监督效果,为政府监管创造条件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