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责任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第一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理论研究及立法概况 | 第10-28页 |
| 一、 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理论基础 | 第10-20页 |
| (一) 业务过失理论 | 第10-13页 |
| (二) 监督过失理论 | 第13-15页 |
| (三) 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理论 | 第15-17页 |
| (四) 过失危险犯理论 | 第17-20页 |
| 二、 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概况 | 第20-23页 |
|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名分析 | 第20-21页 |
| (二) 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沿革 | 第21-23页 |
| 三、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相关立法 | 第23-28页 |
| (一) 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 | 第23-24页 |
| (二) 英美法系的相关立法 | 第24-25页 |
| (三) 港澳台地区的相关立法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问题研究 | 第28-35页 |
| 一、 主体范围问题研究 | 第28-29页 |
|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现状 | 第28页 |
| (二) 仅有自然人主体的规定存在缺陷 | 第28-29页 |
| 二、 定罪标准问题研究 | 第29-31页 |
|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定罪标准现状 | 第29页 |
| (二) 结果犯作为定罪标准的规定存在缺陷 | 第29-31页 |
| 三、 刑种配置问题研究 | 第31-32页 |
|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刑种设置现状 | 第31页 |
| (二) 仅有自由行和拘役的规定存在缺陷 | 第31-32页 |
| 四、 刑罚强度问题研究 | 第32-33页 |
|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刑罚强度设置现状 | 第32页 |
| (二) 业务过失惩罚轻于普通过失的规定存在缺陷 | 第32-33页 |
| 五、 监督过失问题研究 | 第33-35页 |
| (一) 监督过失理论在我国的现状 | 第33-34页 |
| (二) 监督过失立法上的缺失存在缺陷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完善建议 | 第35-46页 |
|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增加单位为其犯罪主体 | 第35-37页 |
| (一) 国外立法借鉴 | 第35页 |
| (二) 增设之必要性 | 第35-37页 |
| (三) 增设之可行性 | 第37页 |
| 二、 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增设危险犯 | 第37-39页 |
| (一) 国外立法借鉴 | 第37-38页 |
| (二) 增设之必要性 | 第38页 |
| (三) 增设之可行性 | 第38-39页 |
| 三、 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增加罚金刑 | 第39-40页 |
| (一) 国外借鉴 | 第39页 |
| (二) 增设之必要性 | 第39-40页 |
| (三) 增设之可行性 | 第40页 |
| 四、 重大责任事故罪刑罚强度应有所调整 | 第40-42页 |
| (一) 国外立法借鉴 | 第40-41页 |
| (二) 增设之必要性 | 第41-42页 |
| (三) 增设之可行性 | 第42页 |
| 五、 在重大责任事故罪中引入监督过失理论 | 第42-46页 |
| (一) 国外立法借鉴 | 第42-43页 |
| (二) 增设之必要性 | 第43页 |
| (三) 增设之可行性 | 第43-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