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民族性、民族心理论文

穿青人民族认同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第一节 穿青人认同问题研究的动因第7-10页
 第二节 穿青人民族认同问题研究的现状第10-13页
 第三节 认同问题的理论第13-14页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第五节 研究的范围第15-17页
第二章 穿青人的演变与分布第17-23页
 第一节 穿青人的演变史第17-20页
 第二节 穿青人的分布情况第20-23页
第三章 穿青人文化特征第23-66页
 第一节 穿青人的宗教信仰第23-29页
  一、穿青人信奉五显神的由来第23-24页
  二、五显坛的形成第24-26页
  三、五显坛庆祭第26-29页
 第二节 穿青人的婚丧习俗第29-44页
  一、婚恋习俗第29-38页
  二、丧葬习俗第38-44页
 第三节 穿青人的节日习俗第44-62页
  一、春节第45-57页
  二、三月三第57页
  三、四月八第57页
  四、端午节第57-58页
  五、六月六第58页
  六、七月半第58-60页
  七、八月十五第60-61页
  八、重阳节第61页
  九、九月二十八第61页
  十、十月初一第61-62页
 第四节 穿青人的服饰文化第62-66页
第四章 穿青人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第66-91页
 第一节 穿青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第66-72页
  一、与汉族的关系第66-68页
  二、与彝族的关系第68-70页
  三、与苗族、布依族、白族、仡佬族的关系第70-72页
 第二节 穿青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市场(集市点)交易情况第72-74页
  一、“甲子场”的来历第72-73页
  二、集市点——各民族交往的场所第73-74页
  三、交易的范围第74页
 第三节 婚姻范围:穿青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联姻情况第74-76页
 第四节 穿青人与周边民族的节日重合情况第76-83页
  一、大年第76-77页
  二、春节第77-79页
  三、三月三第79页
  四、清明节第79-80页
  五、四月八第80页
  六、端午节第80页
  七、六月六第80-81页
  八、七月半第81页
  九、中秋节第81-82页
  十、重阳节第82页
  十一、十月初一第82-83页
 第五节 穿青人与周边民族宗教信仰的区别第83-84页
 第六节 穿青人与周边民族婚丧习俗的区别第84-87页
  一、婚姻习俗的区别第84-86页
  二、丧葬习俗的区别第86-87页
 第七节 穿青人与周边民族服饰的区别第87-91页
结语第91-93页
主要参考及引用书目第93-94页
主要参考及引用论文第94-95页
附录 A 部分访谈日志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个人简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龙县民族关系研究
下一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研究--以贵州沙子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