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论文

香蕉枯萎病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拮抗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上篇 研究综述第12-23页
 第一章 香蕉枯萎病发生及防治第12-17页
  1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危害第12页
  2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第12-14页
   ·香蕉枯萎病的化学防治第13页
   ·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第13-14页
   ·选育抗香蕉枯萎病品种第14页
  3 放线菌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放线菌的生物防治机制第14-15页
   ·放线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15页
   ·放线菌在生防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第15-17页
 第二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7-22页
  1 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种群结构的因素第17-18页
  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3 T-RFLP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第20-22页
   ·T-RFLP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第20-21页
   ·T-RFL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的应用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第22-23页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页
  2 研究内容第22页
  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23-53页
 第一章 香蕉枯萎病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T-RFLP分析第23-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实验材料第23-25页
     ·土壤样品第23页
     ·主要生化试剂第23-24页
     ·实验仪器设备第24页
     ·PCR引物第24页
     ·分析软件第24-25页
   ·土壤样品预处理第25页
   ·土壤因子测定方法第25页
   ·T-RFLP分析第25-27页
     ·土壤总DNA的提取第25-26页
     ·细菌16S rDNA、真菌ITS区域的PCR扩增第26页
     ·PCR产物切胶回收纯化第26-27页
     ·限制性酶切及毛细管电泳第27页
     ·T-RFs处理第27页
     ·典型对应分析(CCA)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土壤因子特征第27-28页
   ·T-RFLP分析第28-31页
     ·用于T-RFLP的细菌16S rDNA、真菌ITS区域PCR扩增第28-29页
     ·细菌16S rDNA、真菌ITS区域的限制性酶切第29页
     ·细菌T-RFLP图谱分析第29-30页
     ·真菌T-RFLP图谱分析第30-31页
   ·基于T-RFLP图谱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31-33页
     ·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第31页
     ·土壤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31-32页
     ·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第32页
     ·土壤因子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32-33页
   ·土壤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3-34页
     ·土壤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3页
     ·土壤因子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3-34页
  3 讨论第34-36页
   ·土壤因子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的关系第34-35页
   ·土壤因子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第35页
   ·土壤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5-36页
   ·土壤中优势种群的定性分析第36页
  4 结论第36-37页
 第二章 香蕉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第37-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3页
   ·实验材料第37-39页
     ·土壤样品第37页
     ·主要生化试剂第37页
     ·实验仪器设备第37页
     ·PCR引物第37页
     ·分析软件第37页
     ·培养基第37-39页
     ·供试病原菌第39页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第39页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保藏第39页
   ·菌株抗菌活性评价第39-40页
     ·对病原菌平板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9页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9-40页
     ·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第40页
   ·菌株鉴定第40-43页
     ·形态学与培养特征鉴定第40页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40-42页
       ·耐盐性测定第40页
       ·酸碱度耐受实验第40页
       ·明胶液化实验第40-41页
       ·牛奶胨化与凝固实验第41页
       ·酪素水解实验第41页
       ·硝酸盐还原第41页
       ·淀粉水解实验第41页
       ·H_2S的产生实验第41页
       ·黑色素的产生实验第41-42页
       ·碳源利用实验第42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2-43页
       ·放线菌DNA提取、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产物回收第42页
       ·纯化PCR产物与pEASY-T1载体的连接及转化第42-43页
       ·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发分析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第43-44页
   ·菌株A2-g+-41的抗菌活性评价第44-46页
     ·平板对峙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第44页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44-45页
     ·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第45-46页
   ·菌株A2-g+-41的形态学特征鉴定第46页
   ·菌株A2-g+-41的培养特征鉴定第46-48页
   ·菌株A2-g+-41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48-49页
   ·菌株A2-g+-4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9-51页
     ·放线菌DNA提取、16S rDNAPCR扩增、回收、连接与转化第49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49-51页
  3 讨论第51-52页
  4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内生态循环水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下一篇:海南岛西部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