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钢板材及管件残余应力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 第18-34页 |
·概述 | 第18页 |
·焊接热源 | 第18-22页 |
·焊接对热源的主要要求 | 第19页 |
·高斯函数的热源模式 | 第19-20页 |
·半球状热源分布模型和椭球型热源模型 | 第20页 |
·双椭球形热源模型 | 第20-21页 |
·焊接热源模型选取 | 第21-22页 |
·传热学经典理论 | 第22-24页 |
·三种传热方式 | 第22-23页 |
·稳态传热 | 第23页 |
·瞬态传热 | 第23-24页 |
·导热微分方程式 | 第24页 |
·边界条件计算 | 第24-27页 |
·热传导三类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25-27页 |
·相变潜热 | 第27-28页 |
·焊接应力应变分析理论 | 第28-29页 |
·屈服准则 | 第28-29页 |
·流动准则 | 第29页 |
·热弹塑性理论 | 第29-33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9-30页 |
·平衡方程 | 第30-31页 |
·热变形与热应力 | 第31页 |
·残余应力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焊接温度场预报 | 第34-49页 |
·概述 | 第34页 |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焊接工艺及模型尺寸 | 第34-36页 |
·平板对接焊 | 第34-35页 |
·角接焊 | 第35-36页 |
·圆管对接焊 | 第36页 |
·载荷加载及载荷步控制 | 第36-37页 |
·平板对接焊算例 | 第37-41页 |
·热载荷计算 | 第37-39页 |
·计算结果 | 第39-41页 |
·角接焊算例 | 第41-45页 |
·热载荷计算 | 第41-43页 |
·计算结果 | 第43-45页 |
·圆管对接焊算例 | 第45-48页 |
·热载荷计算 | 第45-47页 |
·计算结果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焊接残余应力预报 | 第49-63页 |
·概述 | 第49页 |
·材料参数 | 第49页 |
·应力耦合场计算 | 第49-51页 |
·载荷步控制 | 第51-52页 |
·应力场分析实例 | 第52-62页 |
·平板对接焊算例 | 第52-57页 |
·角接焊算例 | 第57-60页 |
·圆管对接焊算例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交替焊接模型及残余应力消除方法 | 第63-73页 |
·概述 | 第63页 |
·结构模型 | 第63页 |
·温度场计算比较 | 第63-64页 |
·应力场计算比较 | 第64-67页 |
·残余应力消除方法 | 第67-72页 |
·热作用消除残余应力 | 第67-71页 |
·机械法消除残余应力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