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 第11-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2 相关理论 | 第29-43页 |
·空间结构理论 | 第29-32页 |
·空间结构理论的简要回顾 | 第29-30页 |
·空间结构理论学派 | 第30-32页 |
·区域分工理论 | 第32-34页 |
·传统区域分工理论的简要回顾 | 第32页 |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贸易理论的分工理论 | 第32-34页 |
·资源经济学理论 | 第34-37页 |
·资源配置理论 | 第34-35页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35-37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37-38页 |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 第37-38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 | 第38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38-43页 |
·竞争战略理论 | 第38-39页 |
·营销策略组合理论 | 第39-43页 |
3 煤炭主体功能区 | 第43-55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内涵 | 第43-44页 |
·主体功能区内涵 | 第43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内涵 | 第43-44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特征 | 第44-46页 |
·优化开发区 | 第45页 |
·重点开发区 | 第45-46页 |
·限制开发区 | 第46页 |
·禁止开发区 | 第46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 | 第46-48页 |
·主体功能 | 第47页 |
·主要任务 | 第47-48页 |
·发展方向 | 第48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指标体系 | 第48-55页 |
·设计原则 | 第49-51页 |
·指标体系 | 第51-55页 |
4 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煤炭企业规模化的关联分析 | 第55-63页 |
·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指标选取 | 第55-56页 |
·研究方法 | 第56页 |
·实例分析 | 第56-63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56-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5 基于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煤炭企业规模化路径分析 | 第63-69页 |
·市场运行机制 | 第63-65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市场运行机制 | 第63-65页 |
·市场运行机制与煤炭企业规模化 | 第65页 |
·规模经济效应 | 第65-66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规模经济效应 | 第65页 |
·规模经济效应与煤炭企业规模化 | 第65-66页 |
·市场进退壁垒 | 第66-67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市场进退壁垒 | 第66-67页 |
·市场进退壁垒与煤炭企业规模化 | 第67页 |
·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产业聚集 | 第67-69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产业聚集 | 第67-68页 |
·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产业聚集与煤炭企业规模化 | 第68-69页 |
6 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企业规模化的政策与完善煤炭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 | 第69-77页 |
·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企业规模化的区域政策 | 第69-74页 |
·优化开发区煤炭企业规模化的政策 | 第69-71页 |
·重点开发区煤炭企业规模化的政策 | 第71-72页 |
·限制开发区煤炭企业规模化的政策 | 第72-73页 |
·禁止开发区煤炭企业规模化的政策 | 第73-74页 |
·完善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 | 第74-77页 |
·确定合理的要素流向 | 第74-75页 |
·建立国际化煤炭市场 | 第75页 |
·激发企业活力 | 第75页 |
·加强政策引导促使区域协调发展 | 第75-7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