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总量 | 第10-11页 |
·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 | 第11-12页 |
·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强度 | 第12-13页 |
·文献述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5页 |
·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5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技术进步理论 | 第15-16页 |
·能源替代理论 | 第16页 |
·反弹效应理论 | 第16-17页 |
3 四川技术进步与四川能源消费现状 | 第17-38页 |
·四川技术进步现状 | 第17-26页 |
·四川科技基础条件 | 第17-24页 |
·四川技术进步现状 | 第24-26页 |
·四川能源消费现状 | 第26-38页 |
·四川能源资源现状 | 第26-27页 |
·四川能源消费现状 | 第27-38页 |
4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的影响 | 第38-60页 |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总量影响 | 第38-45页 |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总量影响 | 第38-39页 |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 | 第39-45页 |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结构影响 | 第45-51页 |
·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45-47页 |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影响实证分析 | 第47-51页 |
·技术进步对四川能源消费强度影响 | 第51-60页 |
·模型与方法 | 第52-53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53-55页 |
·VAR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 第55-58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对策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与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