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互动性法律观的窥见 由哈富论战谈起 | 第11-20页 |
(一)现实之争 谁应当为纳粹统治负责 | 第11-14页 |
(二)两个重要方面的理论之争 | 第14-17页 |
(三)论战根源 两人“出发点”的不同 | 第17-20页 |
二、互动性法律观的剖析 理论基础及核心内容 | 第20-37页 |
(一)法律互动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二)典型的互动性法律 | 第23-25页 |
(三)法律主体、法律内容及法律关系间的互动 | 第25-37页 |
三、互动性法律观的价值及功能 | 第37-46页 |
(一)有助于“忠于法律” | 第37-38页 |
(二)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归序方式 | 第38-41页 |
(三)完善法律制度设计 | 第41-46页 |
四、互动性法律观散发的独特魅力 | 第46-51页 |
(一)一种动态的法律观 | 第46-47页 |
(二)一种稳定的法律观 | 第47-48页 |
(三)一种整体性的法律关怀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