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 ·光纤通信技术与发展 | 第14-15页 |
| ·光纤通信网络及关键技术 | 第15-18页 |
| ·色散补偿 | 第15页 |
| ·拉曼放大技术 | 第15-16页 |
|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 | 第16页 |
| ·新型光纤的使用 | 第16页 |
| ·先进调制格式 | 第16-18页 |
| ·光交换技术 | 第18-21页 |
| ·光线路交换 | 第18-19页 |
| ·光分组交换 | 第19-20页 |
| ·光突发交换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光标记交换技术与光调制技术 | 第23-36页 |
| ·光标记交换技术 | 第23-29页 |
| ·光标记交换网络节点结构 | 第23-24页 |
| ·光标记的产生方式 | 第24-27页 |
| ·光标记交换系统关键技术 | 第27-29页 |
| ·光调制技术 | 第29-35页 |
| ·光调制简介 | 第29-30页 |
| ·光调制关键器件 | 第30-32页 |
| ·基本调制格式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120 Gb/s 8PSK/ASK 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 | 第36-53页 |
| ·8PSK 信号的基本原理 | 第36-40页 |
| ·8PSK 信号调制 | 第36-38页 |
| ·8PSK 信号解调 | 第38-40页 |
| ·120 Gb/s 8PSK/ASK 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 | 第40-52页 |
| ·消光比(E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可调谐光滤波器(TOF)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多符号相位估计算法(MSPE)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色散补偿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传输距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光信噪比(OSN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120 Gb/s D8PSK/ASK 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 | 第53-70页 |
| ·D8PSK 信号的基本原理 | 第53-57页 |
| ·D8PSK 信号调制 | 第53-56页 |
| ·D8PSK 信号解调 | 第56-57页 |
| ·120 Gb/s D8PSK/ASK 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架构 | 第57-60页 |
| ·120 Gb/s D8PSK/ASK 正交调制信号的产生 | 第58-59页 |
| ·120 Gb/s D8PSK/ASK 正交调制信号的接收与解调 | 第59-60页 |
| ·传输性能分析 | 第60-69页 |
| ·消光比(E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4页 |
| ·可调谐光滤波器(TOF)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 ·色散补偿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传输距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40 Gb/s 16-QAM/FSK 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 | 第70-77页 |
| ·m-QAM 信号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案 | 第70-71页 |
| ·40 Gb/s 16-QAM /FSK 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 | 第71-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 ·本文工作与成果总结 | 第77-78页 |
| ·前景展望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个人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