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起源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起源 | 第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第2章 民间金融理论综述 | 第15-23页 |
·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民间金融的形成 | 第16-18页 |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16页 |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16-17页 |
·其他解释 | 第17-18页 |
·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第18-19页 |
·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 | 第18页 |
·民间金融的运行机制 | 第18-19页 |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 | 第19-20页 |
·水平关系 | 第19页 |
·垂直关系 | 第19-20页 |
·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20-21页 |
·我国的民间金融 | 第21-22页 |
·我国民间金融规模的测算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民间金融影响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对比 | 第23-24页 |
·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 | 第24-25页 |
·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的影响 | 第25-27页 |
·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7-31页 |
·“良性部分”——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 | 第28-29页 |
·“黑色部分”——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民间金融规模的测算方法与基本估算 | 第31-36页 |
·民间金融测算方法概述 | 第31-33页 |
·方法比较与选择 | 第33页 |
·全国民间金融的规模估算 | 第33-34页 |
·东、中、西部分省份民间金融规模对比 | 第34-36页 |
第5章 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 第36-45页 |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36-38页 |
·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 | 第36页 |
·变量与样本选择 | 第36页 |
·计量分析 | 第36-38页 |
·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 第38-39页 |
·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 | 第38页 |
·变量与样本选择 | 第38页 |
·计量分析 | 第38-39页 |
·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VAR 模型 | 第39-43页 |
·基本方法 | 第39-40页 |
·建立模型 | 第40页 |
·系统平稳性检验 | 第40-42页 |
·样本内静态预测和样本外动态预测 | 第42-43页 |
·计量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计量结果 | 第43-44页 |
·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第6章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对策建议 | 第45-52页 |
·国内外民间金融比较与借鉴 | 第45-48页 |
·美国的民间金融发展状况 | 第45-46页 |
·日本的民间金融发展状况 | 第46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间金融发展状况 | 第46-47页 |
·民间金融模式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 第47-48页 |
·为民间金融正名 | 第48-49页 |
·民间金融未来规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2页 |
·民间金融未来规范发展的趋势展望和路径选择 | 第49页 |
·政府监管部门的对策 | 第49-50页 |
·民间金融的自我完善 | 第50-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