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宝及其文学研究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价值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结构思路 | 第9-10页 |
第一章 邵宝家世、生平事迹和著述 | 第10-32页 |
第一节 家世考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经历考 | 第11-17页 |
一、成长历程 | 第12页 |
二、官路辗转 | 第12-14页 |
三、七乞终养 | 第14-15页 |
四、“二泉”内涵 | 第15-17页 |
第三节 交游考 | 第17-26页 |
一、邵宝与茶陵派主要作家的交游 | 第18-23页 |
二、邵宝与其他仕宦友人的交游 | 第23-26页 |
第四节 著述考 | 第26-32页 |
一、著述 | 第26-27页 |
二、版本 | 第27-29页 |
三、诗文佚作 | 第29-32页 |
第二章 邵宝思想与文学观念 | 第32-56页 |
第一节 崇儒尚理 | 第32-42页 |
一、以文治为主导的政治思想 | 第32-37页 |
二、对理学思想的弘扬 | 第37-42页 |
第二节 复古通今 | 第42-56页 |
一、复古兼容并学,拒斥盲目师从 | 第43-45页 |
二、邵宝师法韩愈考论 | 第45-56页 |
第三章 邵宝诗歌创作 | 第56-66页 |
第一节 邵宝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56-62页 |
一、赠酬唱和、怀人哭悼之作 | 第56-58页 |
二、咏史怀古之作 | 第58页 |
三、山水纪行之作 | 第58-59页 |
四、咏物题景、题画之作 | 第59-61页 |
五、抒兴遣怀之作 | 第61-62页 |
第二节 邵宝诗歌的艺术特征 | 第62-66页 |
一、“笔端真有晋人风” | 第62-63页 |
二、“载歌唐人诗,我句亦时发” | 第63-64页 |
三、清新质朴,平和淡泊,尤能抒写性灵 | 第64-66页 |
第四章 邵宝散文创作 | 第66-77页 |
第一节 序跋之文 | 第66-69页 |
第二节 记传之文 | 第69-72页 |
一、记 | 第69-71页 |
二、传 | 第71页 |
三、祭文墓铭 | 第71-72页 |
第三节 书启之文 | 第72-74页 |
第四节 综论 | 第74-77页 |
一、邵宝散文创作中的散文文体意识 | 第74页 |
二、文统醇正,与正统儒家思想契合 | 第74-75页 |
三、宗法东阳,典重和雅 | 第75页 |
四、体裁简重,风格简洁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邵宝诗文系年简编 | 第81-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