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旅游区碳源碳汇测算与分析--以西岭雪山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 ·定量分析法 | 第19-20页 |
| ·实地考察法 | 第20-21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 ·碳源碳汇 | 第21页 |
| ·碳足迹 | 第21-22页 |
| ·低碳旅游 | 第22页 |
| ·森林碳汇 | 第22页 |
| ·旅游景区 | 第22-23页 |
|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碳足迹理论 | 第23-24页 |
| ·低碳旅游理论 | 第24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 第3章 山岳型旅游区碳源碳汇模型构建 | 第26-32页 |
| ·山岳型旅游区碳源计算模型构建 | 第26-29页 |
| ·旅游交通 | 第26页 |
| ·旅游住宿 | 第26-27页 |
| ·旅游餐饮 | 第27-28页 |
| ·旅游游览 | 第28页 |
| ·旅游娱乐 | 第28-29页 |
| ·旅游废弃物处理 | 第29页 |
| ·旅游区游客呼吸 | 第29页 |
| ·山岳型旅游区碳汇计算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 ·山岳型旅游区计算模型系数确定 | 第30-32页 |
| ·碳源模型系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 ·碳汇模型系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 第4章 实证研究——西岭雪山碳源碳汇计算 | 第32-42页 |
| ·西岭雪山概况 | 第32页 |
| ·西岭雪山碳源计算 | 第32-39页 |
| ·旅游交通 | 第32-33页 |
| ·旅游住宿 | 第33-34页 |
| ·旅游餐饮 | 第34-35页 |
| ·旅游游览 | 第35-36页 |
| ·旅游娱乐 | 第36-37页 |
| ·旅游废弃物处理 | 第37页 |
| ·旅游区游客呼吸 | 第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西岭雪山碳汇计算 | 第39页 |
| ·碳源碳汇分析 | 第39-42页 |
| ·平衡分析 | 第39-40页 |
| ·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