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5页 |
| ·选题缘起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现实价值 | 第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24页 |
| ·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 2. 明清江南地区行政沿革建置 | 第25-29页 |
| ·明代江南地区行政沿革建置 | 第25-26页 |
| ·洪武至宣德时期(公元1368-1435年)——革故起步阶段 | 第25页 |
| ·正统至隆庆时期(公元1436-1572年)——发展兴盛阶段 | 第25页 |
| ·万历至崇祯时期(公元1573-1644年)——成熟稳定阶段 | 第25-26页 |
| ·清代江南地区行政沿革建置 | 第26-29页 |
| ·顺治至康熙时期(公元1644-1722年)——沿袭起步阶段 | 第26-27页 |
| ·雍正至嘉庆时期(公元1723-1820年)——发展兴盛阶段 | 第27页 |
| ·道光至宣统时期(公元1821-1911年)——成熟稳定阶段 | 第27-29页 |
| 3. 明清江南地区疫灾流行的时间序列 | 第29-40页 |
| ·明代(1368-1644年)疫灾流行的时间序列 | 第29-32页 |
| ·清代(1644-1911年)疫灾流行的时间序列 | 第32-40页 |
| 4. 明清江南地区疫灾流行的时空变迁 | 第40-68页 |
| ·疫灾的时相分布规律 | 第40-45页 |
| ·帝朝变化 | 第40页 |
| ·世纪变化 | 第40-41页 |
| ·季节变化 | 第41-44页 |
| ·周期规律 | 第44-45页 |
| ·疫灾的地域分布规律 | 第45-56页 |
| ·区际差异 | 第45-46页 |
| ·府际差异 | 第46-47页 |
| ·县际差异 | 第47-49页 |
| ·总体特征 | 第49-56页 |
| ·致灾疫病的时空特征 | 第56-68页 |
| ·天花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56-57页 |
| ·疟疾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57-58页 |
| ·鼠疫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58-59页 |
| ·羊毛瘟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59-60页 |
| ·痢疾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60-61页 |
| ·流感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61页 |
| ·麻疹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61-63页 |
| ·喉症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63-64页 |
| ·霍乱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64-67页 |
| ·红痧症流行的时空特征 | 第67-68页 |
| 5.明清江南地区疫灾形成的环境机理 | 第68-97页 |
| ·疫灾时空特征形成的环境机理 | 第68-92页 |
| ·气候变迁与疫灾 | 第68页 |
| ·社会动乱与疫灾 | 第68-70页 |
| ·自然灾害与疫灾 | 第70-88页 |
| ·经济环境与疫灾 | 第88-92页 |
| ·疫灾“边界性”与“地方性”形成的环境机理 | 第92-97页 |
| ·明代疫灾“边界性”与“地方性”形成的环境机理 | 第93-94页 |
| ·清代疫灾“边界性”与“地方性”形成的环境机理 | 第94-97页 |
| 6. 结论与不足 | 第97-100页 |
| ·主要结论 | 第97-99页 |
| ·不足之处 | 第99-100页 |
| 附录1 明代江南地区疫灾数据一览表 | 第100-103页 |
| 附录2 清代江南地区疫灾数据一览表 | 第103-111页 |
| 附录3 明清江南地区人口参考数据表 | 第111-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