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论文选题来源及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8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LED照明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全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工作机理分析 | 第14-24页 |
| ·LED照明特性分析 | 第14-17页 |
| ·LED的发光原理分析 | 第14-15页 |
| ·LED的V-I特性 | 第15-16页 |
| ·LED的T-V特性 | 第16-17页 |
| ·LED的Q-T特性 | 第17页 |
| ·轨道车辆车厢照明系统供电原理分析 | 第17-18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驱动方式分析 | 第18-19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负载排列方式选择 | 第19-21页 |
| ·全部串联方式 | 第19页 |
| ·全部并联方式 | 第19-20页 |
| ·混联方式 | 第20-21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驱动电源的研究 | 第24-43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对电源的要求 | 第24-25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驱动方式的选择 | 第25-27页 |
| ·恒流式LED驱动器 | 第25-26页 |
| ·稳压式LED驱动器 | 第26-27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驱动电源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 ·DC/DC变换器原理 | 第27-28页 |
| ·PWM调制技术 | 第28页 |
| ·闭环反馈 | 第28-29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驱动电源的设计 | 第29-35页 |
| ·驱动芯片的选择 | 第29-30页 |
| ·EMC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PFC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 ·降压稳压电路设计 | 第33页 |
| ·DC/DC变换器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 ·LED驱动电源整体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对驱动电路的仿真分析 | 第35-41页 |
| ·仿真电路的设计 | 第35-37页 |
| ·整流滤波电路的仿真分析 | 第37页 |
| ·正激DC/DC变换器的仿真分析 | 第37-38页 |
| ·LED驱动芯片的仿真分析 | 第38-39页 |
| ·LED驱动器总体电路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43-63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方法的分析 | 第43-44页 |
| ·分散式控制方法 | 第43页 |
| ·集中式控制方法 | 第43-44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总体原理 | 第44-45页 |
| ·控制系统亮度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5-46页 |
| ·控制系统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46-48页 |
| ·RS232通信方式 | 第46页 |
| ·RS485通信方式 | 第46-47页 |
| ·CAN总线通信方式 | 第47页 |
| ·三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 第47-48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48-50页 |
| ·基于SJA1000的控制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 ·基于82C250收发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50-55页 |
| ·车厢亮度变化因素分析 | 第50页 |
| ·亮度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 第50-54页 |
| ·PID控制算法 | 第54-55页 |
| ·仿真分析 | 第55-62页 |
| ·置信距离矩阵的计算 | 第55-56页 |
| ·支持度关系矩阵的计算 | 第56-57页 |
| ·融合结果的计算 | 第57-58页 |
| ·总体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 ·PID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轨道车辆车厢LED照明控制系统实验验证 | 第63-67页 |
| ·实验硬件 | 第63-64页 |
| ·实验过程 | 第64-6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研究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