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20页 |
| ·棉花的分类、起源与进化 | 第9-11页 |
| ·棉花的分类 | 第9页 |
| ·棉花的起源 | 第9-10页 |
| ·棉花的进化 | 第10-11页 |
|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与改良 | 第11-14页 |
| ·棉花纤维品质指标 | 第11页 |
| ·棉花纤维的形成 | 第11页 |
| ·棉花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的方法与难点 | 第11-12页 |
| ·棉花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棉花纤维品质遗传改良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第13-14页 |
| ·分子标记与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 第14-15页 |
|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棉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6-17页 |
| ·作图群体与作图方法 | 第17-19页 |
| ·作图群体 | 第17页 |
| ·作图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0页 |
| 第2章 海陆杂交 F2群体的构建及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20-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F2群体构建 | 第20-21页 |
| ·性状的测定 | 第2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 ·亲本、F2群体的均值及变异系数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 ·各性状次数分布图 | 第23-26页 |
| ·棉花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 | 第26-29页 |
| ·讨论 | 第29-32页 |
| ·作图群体 | 第29-30页 |
| ·棉花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与品质改良 | 第30页 |
| ·棉花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主成份分析 | 第30-32页 |
| 第3章 亲本间多态型引物的筛选及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2-4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试验试剂 | 第32页 |
| ·试验设备 | 第32-33页 |
| ·SDS-CTAB 法提取 DNA | 第33-34页 |
| ·SSR 分析 | 第34-36页 |
| ·SRAP 分析 | 第36-37页 |
| ·数据统计原则 | 第37-38页 |
|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SSR、SRAP 引物多态性筛选的结果 | 第38-39页 |
| ·多态性引物在群体Ⅰ和群体Ⅱ上扩增 | 第39-40页 |
| ·绘制连锁图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4页 |
| ·构建遗传图谱标记的选择 | 第41-42页 |
| ·影响多态性标记获得的因素 | 第42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2-44页 |
| 第4章 标记的染色体定位及纤维品质性状的 QTL 定位 | 第44-5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定位及 QTL 定位结果 | 第45-52页 |
| ·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 QTL 定位结果 | 第45-48页 |
| ·分子标记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 | 第48-49页 |
| ·纤维品质性状的 QTL 检测结果 | 第49-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连锁图谱的染色体定位 | 第52页 |
| ·QTL 作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4-56页 |
| ·亲本及作图群体评价 | 第54页 |
| ·海陆杂交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染色体定位 | 第54-55页 |
| ·纤维相关品质性状 QTL 的定位 | 第55页 |
| ·QTL 在染色体(连锁群)上的成簇分布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