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教育与“康朗”的社会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选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文献回顾 | 第11-15页 |
·南传佛教教育研究综述 | 第11页 |
·傣族民族教育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教育功能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康朗”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5-21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理论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南传佛教是傣族民族教育的传统形式 | 第21-26页 |
·南传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 第21-23页 |
·南传佛教是民族教育的传统形式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南传佛教教育体系 | 第26-36页 |
·南传佛教教育目的 | 第26页 |
·南传佛教教育内容 | 第26-31页 |
·佛学知识 | 第27-28页 |
·语言文字 | 第28-29页 |
·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与医药 | 第29-31页 |
·南传佛教教育的形式 | 第31-36页 |
·佛寺教育 | 第31-33页 |
·社会教育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从“康朗”的社会性来看南传佛教教育功能 | 第36-47页 |
·“康朗”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 第37-43页 |
·“康朗”群体的社会角色结构 | 第43-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51页 |
·现代化背景下傣族民族教育的走向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