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PD型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解除方法 | 第12-13页 |
·MD型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解除方法 | 第13页 |
·MPD型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解除方法 | 第13页 |
·PY型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解除方法 | 第13-14页 |
·PY+PD型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解除方法 | 第14页 |
2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 第14-16页 |
·植物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 | 第15页 |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 | 第15-16页 |
·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 | 第16页 |
3 滇重楼种子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滇重楼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滇重楼种子的休眠特性 | 第17页 |
·滇重楼繁殖方式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滇重楼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种胚转录组学数据分析 | 第19-24页 |
1 前言 | 第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20页 |
·种胚休眠解除过程特异基因挖掘 | 第20-22页 |
4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滇重楼种子发育及后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 第24-41页 |
1 前言 | 第24-25页 |
2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材料 | 第25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种子处理 | 第25-26页 |
·引物设计 | 第26页 |
·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26-27页 |
·反转录合成cDNA的体系及程序 | 第27-28页 |
·半定量PCR | 第28页 |
·qRT-PCR | 第28-29页 |
·滇重楼茎、叶、果皮、种皮、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总RNA质量检测以及cDNA第一链合成 | 第30-31页 |
·半定量PCR分析侯选基因在滇重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 第31-32页 |
·qRT-PCR筛选内参基因 | 第32-33页 |
·滇重楼种子休眠解除相关基因的挖掘 | 第33-37页 |
·滇重楼植株不同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41页 |
·qRT-PCR分析基因表达时参照基因的引入 | 第38页 |
·层积处理和层积温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8-40页 |
·激素对种子发育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滇重楼种胚后熟的影响 | 第41-50页 |
1 前言 | 第41页 |
2 试剂及材料 | 第41-42页 |
3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的配置 | 第42页 |
·种子千粒重测定 | 第42页 |
·种子吸水曲线测定 | 第42-43页 |
·种子的层积处理 | 第4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滇重楼种子吸水曲线 | 第43页 |
·不同浓度GA、MeJA、flurprimidol、6-KT、FL对滇重楼种胚后熟的影响 | 第43-47页 |
5 讨论 | 第47-50页 |
·GA浸种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7页 |
·MeJA浸种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7-48页 |
·FL浸种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页 |
·ACC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页 |
·flurprimidol浸种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页 |
·6-KT浸种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附表 | 第62-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