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概述 | 第13-19页 |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14页 |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的性质 | 第14-15页 |
·建立环境侵权救济基金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19页 |
·弥补传统民事救济制度的不足 | 第15-17页 |
·分担侵权人损失 | 第17页 |
·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 第17页 |
·增加环境治理参与主体 | 第17-18页 |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 第18-19页 |
第2章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的来源 | 第19-26页 |
·污染企业缴纳 | 第19-20页 |
·罚款 | 第19页 |
·风险基金 | 第19-20页 |
·社会筹集 | 第20-23页 |
·环境税 | 第20-21页 |
·发行环保彩票 | 第21-22页 |
·发行环境债券 | 第22-23页 |
·社会捐助 | 第23页 |
·国家财政拨款 | 第23-24页 |
·基金的运营收入 | 第24-26页 |
第3章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的管理模式 | 第26-29页 |
·美国超级基金的组织实施—EPA 与各州合作 | 第26页 |
·日本的专门委员会模式 | 第26-27页 |
·我国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27-29页 |
第4章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的管理机构 | 第29-32页 |
·权力机关 | 第29-30页 |
·执行机关 | 第30-31页 |
·监督机关 | 第31-32页 |
第5章 环境侵权救济基金制度的运行 | 第32-38页 |
·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救济条件 | 第33-34页 |
·补偿标准 | 第34-35页 |
·补偿程序 | 第35页 |
·支付后的追偿问题 | 第35-36页 |
·救济基金的监督体系 | 第36-38页 |
·内部监督 | 第36页 |
·外部监督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