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婚姻法论文

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探望权制度概述第10-19页
   ·探望权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第10-14页
     ·探望权的概念第10页
     ·探望权的性质第10-11页
     ·探望权的特征第11-14页
   ·探望权行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14-15页
   ·创设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意义第15-19页
     ·增设探望权制度符合世界各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趋势第16-17页
     ·探望权制度有利于保障离异父母和子女的合法权益第17页
     ·探望权的确立解决了轮流抚养带来的弊端第17-19页
第2章 目前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9-29页
   ·探望权主体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探望权制度对于“父母”的界定过于狭窄第19-20页
     ·未成年子女能否成为探望权制度的主体第20-21页
     ·祖父母,外祖父母能否成为探望权制度的主体第21-22页
   ·探望权内容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探望权的权利内容不明确且权利义务不统一第22-23页
     ·我国探望权的权利内容上没有体现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第23页
   ·探望权中止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探望权行使及强制执行存在的问题第25-29页
第3章 国外探望权制度比较分析第29-33页
   ·美国探望权制度第29-30页
   ·德国探望权制度第30-31页
   ·法国探望权制度第31页
   ·日本探望权制度第31-32页
   ·国外探望权制度比较分析第32-33页
第4章 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相关对策第33-43页
   ·确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基本原则第33页
   ·扩大探望权主体范围第33-35页
     ·增加非婚生子女的父母和别居的父母作为探望权的主体第34页
     ·增加未成年子女作为探望权的主体第34-35页
     ·增加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探望权的主体第35页
   ·明确探望权的具体内容第35-37页
   ·中止探望权的法定事由应更明确第37页
   ·改进探望权执行的相关措施第37-43页
     ·完善探望权执行立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第39-40页
     ·在探望权审判和执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子女的意愿第40页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沟通协调职能第40-41页
     ·积极追求和探索和谐执行的方式和方法第41页
     ·运用法律强制手段提高威慑力和加大惩治力度第41-42页
     ·创建探望权执行回访反馈机制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女性平等工作权研究
下一篇:无名合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