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 ·强力旋压技术概述 | 第7-8页 |
| ·强力旋压技术特点 | 第7-8页 |
| ·强力旋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8页 |
| ·自动编程系统概述 | 第8-11页 |
| ·自动编程系统简介 | 第8-9页 |
| ·自动编程系统的实现原理 | 第9页 |
| ·自动编程系统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三旋轮强力旋压机床及数控系统功能分析 | 第12-20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三旋轮强力旋压机床简介 | 第12-16页 |
| ·三旋轮强力旋压机床的主要工作参数 | 第13-14页 |
| ·三旋轮强力旋压机床系统轴配置 | 第14-15页 |
| ·三旋轮强力旋压机床的编程特点 | 第15-16页 |
| ·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19页 |
| ·SINUMERIK840D简介 | 第16-18页 |
| ·SINUMERIK 840D系统进给轴功能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自动编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3页 |
| ·自动编程系统的实现原理 | 第20-21页 |
| ·自动编程系统设计结构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自动编程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23-30页 |
| ·二次开发软件的选择 | 第23-24页 |
| ·AutoCAD软件的特点 | 第23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的方式 | 第23-24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 第24-26页 |
| ·AutoCAD主要的二次开发工具的对比 | 第24-25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5页 |
| ·Visual LISP的特点及优势 | 第25-26页 |
| ·AutoCAD数据交换文件 | 第26-29页 |
| ·DXF文件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 ·DXF文件的处理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三旋轮强力旋压机自动编程功能的实现 | 第30-50页 |
| ·自动编程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 | 第30页 |
| ·自动编程系统菜单开发 | 第30-34页 |
| ·菜单文件创建 | 第30-33页 |
| ·菜单文件的加载 | 第33-34页 |
| ·自动编程系统交互式对话框的设计 | 第34-38页 |
| ·对话框的开发方式 | 第34页 |
| ·对话框的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 ·对话框的设计主要步骤 | 第35页 |
| ·对话框界面设计 | 第35-38页 |
| ·对话框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38-41页 |
| ·VisualLISP系统处理函数 | 第38-40页 |
| ·Visual LISP驱动程序 | 第40-41页 |
| ·自动编程系统运用实例 | 第41-49页 |
| ·轮廓图的绘制与DXF文件的转换 | 第41-43页 |
| ·选择集的创建与处理 | 第43页 |
| ·图形几何信息的提取 | 第43-45页 |
| ·原点的确定及坐标转换 | 第45-46页 |
| ·NC数控代码的生成与保存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总结 | 第5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