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6页 |
| 一、中医学对不孕症的研究 | 第12-18页 |
| (一) 中医对孕育及不孕概念的认识 | 第12页 |
| (二) 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 (三) 中医药治疗的研究 | 第14-18页 |
| 二、不孕症及辅助生殖技术的西医学基础及现代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一) 不孕症的病因病理 | 第18-19页 |
| (二) 不孕症的西医治疗 | 第19-20页 |
| (三) 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三、中医体质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2-26页 |
| (一) 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源流 | 第22页 |
| (二)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三) 中医体质学说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临床调查研究 | 第26-34页 |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6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26-28页 |
| (一)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6页 |
| (二) 诊断标准 | 第26-27页 |
| (三) 纳入标准 | 第27-28页 |
| (四)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一) 体质分型及评定方法 | 第28页 |
| (二) 调查方法 | 第28页 |
| 四、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第28页 |
|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8-34页 |
| (一) IVF助孕治疗组与正常早孕组的年龄比较 | 第29页 |
| (二) IVF助孕治疗组与正常早孕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 第29页 |
| (三) IVF助孕治疗组与正常早孕组孕产情况比较 | 第29-30页 |
| (四) IVF助孕治疗组基木情况分析 | 第30页 |
| (五) IVF助孕治疗组与正常早孕组体质类型比较 | 第30页 |
| (六) IVF助孕助孕治疗组不同病因患者体质类型比较 | 第30-31页 |
| (七) IVF助孕治疗患者中各病因组与正常早孕组的体质类型分析 | 第31-32页 |
| (八) 生殖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34-39页 |
| 一、育龄期女性体质特点分析 | 第34-35页 |
| (一) 育龄期正常早孕女性体质 | 第34页 |
| (二) 育龄期生殖障碍女性体质 | 第34-35页 |
| 二、生殖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 三、不孕症的防治 | 第36-38页 |
| (一) 调节体质,平衡脏腑 | 第36-37页 |
| (二) 摄生有度,减少损伤 | 第37-38页 |
| 四、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38-39页 |
| (一) 存在问题 | 第38页 |
| (二) 展望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附录 | 第45-61页 |
| 附录一:中医体质调查量表 | 第45-49页 |
| 附录二:中医9种体质类型特征表 | 第49-52页 |
| 附录三: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第52-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