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下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概述 | 第9-10页 |
·中外沉井施工及研究现状 | 第10页 |
·沉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10-14页 |
·地层变形因素 | 第11-12页 |
·箱体形状的影响 | 第12-14页 |
·锚碇沉井安全监控现状 | 第14-16页 |
·安全监控现状 | 第14-15页 |
·安全监控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本构模型、有限元法与地表沉降估算公式 | 第18-34页 |
·本构模型 | 第18-20页 |
·Mohr-Coulomb 土体弹塑性模型 | 第18-19页 |
·Drucker-Prager 岩体弹塑性模型 | 第19页 |
·混凝土四参数屈服准则 | 第19-20页 |
·常用材料屈服准则 | 第20-22页 |
·Tresca 屈服准则 | 第20页 |
·Mises 屈服准则 | 第20-21页 |
·Mohr-Coulomb 屈服准则 | 第21页 |
·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 | 第21-22页 |
·有限元法原理与基本过程 | 第22-31页 |
·位移变分方程 | 第23页 |
·最小势能原理 | 第23-24页 |
·虚功原理 | 第24-25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过程 | 第25-31页 |
·数值解析地表沉降估算公式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沉降估算公式的建立 | 第32-34页 |
第3章 悬索桥特大重力式锚碇沉井设计与施工 | 第34-44页 |
·工程概况 | 第34-38页 |
·北锚碇基础沉井 | 第34-35页 |
·基础沉井施工方案概述 | 第35-36页 |
·防护墙施工方案综述 | 第36页 |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综述 | 第36页 |
·首节钢壳沉井制作与安装方案综述 | 第36页 |
·沉井接高、抽垫方案综述 | 第36-37页 |
·沉井下沉方案综述 | 第37-38页 |
·北锚碇锚体 | 第38-44页 |
·盖板 | 第39页 |
·锚固系统 | 第39-40页 |
·鞍部施工 | 第40-41页 |
·锚块施工 | 第41-42页 |
·压重块施工 | 第42页 |
·鞍部后浇段 | 第42页 |
·锚块后浇段 | 第42-43页 |
·侧墙 | 第43页 |
·前墙、顶盖板 | 第43页 |
·附属设施 | 第43-44页 |
第4章 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 第44-60页 |
·测量监控的必要性 | 第44-48页 |
·沉井所处的地质特性 | 第44-47页 |
·沉井结构特性 | 第47页 |
·位置的特殊性 | 第47-48页 |
·沉井施工引起的环境效应 | 第48页 |
·监测点布设方法 | 第48-52页 |
·高层楼房监测点布置 | 第49页 |
·长江堤防测点布置 | 第49-50页 |
·地连墙顶部水平位移 | 第50-51页 |
·地下水位的监测与测斜 | 第51页 |
·测点埋设 | 第51-52页 |
·量测原理及计算 | 第52页 |
·测量仪器及精度 | 第52页 |
·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 第52-59页 |
·地下水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测斜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有限元模拟沉井下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