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无碴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影响参数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历史演变 | 第12-16页 |
·古典车轨桥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 第12-14页 |
·现代车轨桥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16页 |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列车过桥安全性与平稳性研究 | 第16-18页 |
·列车作用下桥上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18-19页 |
·列车作用下桥梁结构安全性分析 | 第19页 |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理论研究模型 | 第20页 |
·数值求解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研究 | 第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车轨桥耦合系统分析模型的有限单元法 | 第23-41页 |
·引言 | 第23页 |
·列车、板式无碴轨道、桥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3-26页 |
·列车模型 | 第23-24页 |
·板式无碴轨道、桥梁模型 | 第24-26页 |
·Hamilton 原理 | 第26页 |
·列车—板式无碴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振动方程 | 第26-34页 |
·板式无碴轨道—桥梁单元模型及振动方程 | 第26-29页 |
·列车—钢轨单元模型及振动方程 | 第29-34页 |
·系统振动方程及求解方法 | 第34页 |
·算例分析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车轨桥耦合系统分析模型的模态分析法 | 第41-57页 |
·引言 | 第41页 |
·列车、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桥梁分析模型 | 第41-42页 |
·列车模型 | 第41-42页 |
·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桥梁分析模型 | 第42页 |
·列车—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振动方程 | 第42-52页 |
·车辆振动方程 | 第42-43页 |
·钢轨振动方程 | 第43-45页 |
·桥梁振动方程 | 第45-46页 |
·列车、钢轨相互作用方程 | 第46页 |
·系统振动方程及求解方法 | 第46-52页 |
·算例分析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动力学影响参数分析 | 第57-74页 |
·引言 | 第57页 |
·系统动力学特性评价指标 | 第57-60页 |
·车辆运行安全性标准 | 第57-58页 |
·车辆运行平稳性标准 | 第58-59页 |
·桥梁运营安全性标准 | 第59-60页 |
·参数影响分析 | 第60-73页 |
·参数影响范围 | 第60-61页 |
·列车速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列车悬挂参数的影响 | 第63-68页 |
·轨道不平顺的影响 | 第68-70页 |
·钢轨与桥梁连接参数的影响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轨道不平顺对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 | 第74-85页 |
·引言 | 第74页 |
·轨道不平顺激扰类型 | 第74-77页 |
·脉冲型激扰模型 | 第74-75页 |
·谐波型激扰模型 | 第75-76页 |
·动力型激扰模型 | 第76页 |
·随机型激扰模型 | 第76-77页 |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77-84页 |
·谐波型位移激扰与周期性简谐力激扰共同作用 | 第78-80页 |
·周期性简谐力激扰和轨下基础结构缺陷共同作用 | 第80-82页 |
·谐波型位移激扰和轨下基础结构缺陷共同作用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5-86页 |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86-87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