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2 层状地层三维现象解析 | 第17-25页 |
·地层 | 第17-18页 |
·层状岩体的地质信息 | 第18-19页 |
·层状岩体模型数据结构分析 | 第19-22页 |
·基于面的三维数据结构 | 第19-20页 |
·基于体的三维数据结构 | 第20-22页 |
·层状岩体的地层信息数据采集及存储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层状岩体三维模型建模方法 | 第25-38页 |
·三维建模方法 | 第25-26页 |
·线框建模 | 第25页 |
·表面(曲面)建模 | 第25-26页 |
·实体建模 | 第26页 |
·基于模型的构造方法 | 第26-28页 |
·多边形建模 | 第27页 |
·NURBS建模 | 第27页 |
·细分曲面技术 | 第27-28页 |
·DEM表面建模 | 第28-31页 |
·基于点的表面建模 | 第29页 |
·基于三角形的表面建模 | 第29-30页 |
·基于格网的表面建模 | 第30页 |
·DEM表面网格的生成 | 第30-31页 |
·层状岩体特点 | 第31-32页 |
·建模过程 | 第32-37页 |
·建模过程概述 | 第32-33页 |
·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33-34页 |
·点在三角形中的查找算法 | 第34-35页 |
·空外接圆的判断算法(LOP法则) | 第35-36页 |
·约束边的添加算法 | 第36-37页 |
·四边形的判断(线段求交问题)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层状岩层可视化方法 | 第38-52页 |
·三维模型可视化过程 | 第38-39页 |
·插值方法 | 第39-46页 |
·单值层面的拟合方法 | 第40-41页 |
·与距离成反比的加权方法 | 第41页 |
·径向基函数插值法 | 第41-42页 |
·基于平面弹性理论的曲面样条插值法 | 第42页 |
·曲面样条插值法 | 第42-43页 |
·插值型滑动最小二乘法 | 第43-45页 |
·多层连续地层曲面的拟合函数 | 第45-46页 |
·直接体绘制和光线投射算法 | 第46-50页 |
·光线投射算法关键步骤 | 第47-48页 |
·光线投射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8页 |
·三维层状地层模型可视化算法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层状岩体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 | 第52-59页 |
·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 | 第52页 |
·IDL | 第52-54页 |
·数据来源与流程处理 | 第54-55页 |
·实例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