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生物学论文--农业生态学论文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效应及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5-29页
   ·植物篱研究进展第15-25页
     ·植物篱模式第15页
     ·植物篱设计第15-17页
     ·植物篱效益第17-24页
     ·植物篱效益评价第24页
     ·植物篱模式下土壤侵蚀与径流预测模型第24-25页
   ·坡耕地氮磷流失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第25-27页
     ·源头控制技术第25-27页
     ·过程阻断技术第27页
     ·末端治理技术第27页
   ·结语第27-29页
第2章 绪论第29-3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9页
   ·研究区概况第29-32页
   ·研究目标第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效应第3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下植物吸收与土壤蓄积氮磷效应第3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性及其对坡耕地氮磷流失负荷的影响第3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第32-33页
   ·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3章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第35-59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试验设计第35-36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6-37页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37-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56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第39-43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流失氮素浓度组分第43-47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流失氮素负荷组分第47-5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第52-54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对降雨量的响应第54-56页
   ·讨论第56-59页
第4章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磷素流失效应第59-73页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试验设计第59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59页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9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流失磷素浓度组分第59-6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流失磷素负荷组分第62-66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磷素流失效应第66-68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磷素流失效应对降雨量对的响应第68-69页
   ·讨论第69-73页
第5章 植物篱-农作模式下植物吸收与土壤蓄积氮磷效应第73-89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试验设计第73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73-74页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74-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86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下植物吸收氮磷效应第75-81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下土壤蓄积氮磷效应第81-86页
   ·讨论第86-89页
第6章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性及其对坡耕地氮磷流失负荷的影响第89-113页
   ·材料与方法第89-90页
     ·试验设计第89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89-90页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90页
   ·结果与分析第90-107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抗剪强度特征第90-9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抗蚀性特征第92-96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抗冲性特征第96-98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第98-100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性的影响因素第100-105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氮磷流失负荷对土壤综合抗蚀性的响应第105-107页
   ·讨论第107-113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对土壤综合抗蚀性的影响第107-109页
     ·不同植物篱-农作模式对土壤综合抗蚀性的影响第109-110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对土壤综合抗蚀性的坡面分布的影响第110-113页
第7章 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第113-121页
   ·材料与方法第113-118页
     ·研究对象第113页
     ·数据来源第113页
     ·研究方法第113-118页
   ·结果与分析第118-119页
   ·讨论第119-121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5页
   ·主要结论第121-123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第121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磷素流失效应第121-12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下植物吸收与土壤蓄积氮磷效应第122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模式土壤综合抗蚀性及其坡耕地对氮磷流失负荷的影响第122-123页
     ·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第123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23页
   ·存在的问题第123页
   ·展望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附录 野外径流小区照片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碳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色度和荧光传感方法研究
下一篇: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酚类及挥发性物质代谢累积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