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引言 | 第14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及特点 | 第14-16页 |
·加大原构件截面加固法 | 第14页 |
·混凝土喷射加固法 | 第14页 |
·外包钢加固法 | 第14-15页 |
·预应力加固法 | 第15页 |
·粘钢加固法 | 第15页 |
·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 | 第15页 |
·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加固法 | 第15-16页 |
·其它方式加固法 | 第16页 |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及思路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22-36页 |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第22-29页 |
·国外规程中 FRP 加固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第22-24页 |
·国内规程(2007CECS146)中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第24-26页 |
·均布荷载下碳纤维布加固四边固支板承载力的计算 | 第26-27页 |
·碳纤维布多条铺贴后加固混凝土板承载力的计算 | 第27-29页 |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第29-34页 |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工程加固实例分析 | 第36-46页 |
·工程简况及裂缝情况说明 | 第36页 |
·现场检测方法与结果 | 第36-41页 |
·现场检测方法 | 第36-37页 |
·现场楼板的检测 | 第37-39页 |
·检测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现浇板裂缝形成原因综合分析 | 第41-42页 |
·混凝土收缩应力的计算 | 第41页 |
·裂缝形成原因综合分析 | 第41-42页 |
·碳纤维布加固效果分析 | 第42-45页 |
·加固方法的确定 | 第42页 |
·碳纤维布加固开裂板刚度的计算 | 第42-43页 |
·碳纤维布加固后楼板刚度的校核 | 第43页 |
·各级活荷载作用下楼板挠度的校核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碳纤维布加固现浇楼板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6-74页 |
·碳纤维布加固模型的建立 | 第46-54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6-48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48-50页 |
·材料的参数设置 | 第50-51页 |
·加固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求解计算 | 第54-55页 |
·求解控制 | 第54-55页 |
·单元生死 | 第55页 |
·对比板与加固板之间比较 | 第55-60页 |
·挠度比较分析 | 第55-59页 |
·钢筋应力分析 | 第59页 |
·碳纤维布应力分析 | 第59-60页 |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0页 |
·碳纤维布加固方式对板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0-64页 |
·碳纤维布厚度对板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碳纤维布加固量不同对板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6-68页 |
·板配筋率不同对板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碳纤维布弹性模量不同对板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预加载水平不同时对板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现浇楼板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4-78页 |
·预应力的施加 | 第74页 |
·预应力碳纤维布与非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板之间比较 | 第74-77页 |
·预应力水平的选定 | 第74-75页 |
·挠度比较分析 | 第75页 |
·钢筋应力分析 | 第75-76页 |
·碳纤维布应力分析 | 第76页 |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不足之处及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不足之处 | 第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与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