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公寓化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选题背景第11-15页
     ·历史背景第11-12页
     ·现实背景第12-13页
     ·政策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8页
第2章 国内建设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第18-28页
   ·基本概念第18-19页
     ·农宅公寓化第18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第18页
     ·公寓化新农村第18-19页
   ·国内建设实例实践及总结第19-23页
     ·珠三角地区的实践第19-21页
     ·长三角地区的实践第21-22页
     ·京津唐地区的实践第22-23页
 实践总结第23-24页
   ·相关理论研究第24-26页
     ·农宅公寓化研究第24页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第24-25页
     ·新农村建设选址研究第25页
     ·新农村规划设计研究第25-26页
     ·新农村空间环境研究第26页
 理论总结第26-28页
第3章 公寓化新农村开发模式研究第28-41页
   ·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第29-34页
     ·应用条件第30页
     ·运行机制第30-32页
     ·资金运作第32页
     ·优缺点分析第32-34页
   ·村民自主型开发模式第34-37页
     ·应用条件第34-35页
     ·运行机制第35-36页
     ·资金运作第36页
     ·优缺点分析第36-37页
   ·混合型开发模式第37-39页
     ·应用条件第37-38页
     ·运行机制第38页
     ·资金运作第38页
     ·优缺点分析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公寓化新农村建设选址研究第41-60页
   ·建设选址指导思想第41-43页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第41页
     ·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第41-42页
     ·持续利用公寓化住宅第42页
     ·集约利用农村土地第42-43页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第43页
     ·延续地域人文特征第43页
   ·建设选址影响因素第43-52页
     ·搬迁成本第43-45页
     ·耕作半径第45页
     ·人口规模第45-46页
     ·对外交通第46-47页
     ·市政基础设施第47-49页
     ·地理区位第49-50页
     ·自然环境第50-51页
     ·地域文化第51-52页
   ·建设选址综合评价第52-59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2-54页
     ·评价标准的确定第54-57页
     ·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7-58页
     ·评价方法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公寓化新农村规划设计研究第60-83页
   ·公寓化新农村居民特征分析第61-62页
     ·公寓化新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第61页
     ·公寓化新农村居民的生产特征第61-62页
   ·公寓化新农村建设规模研究第62-67页
     ·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第62-65页
     ·基础设施的要求第65-67页
   ·公寓化新农村设施配置研究第67-73页
     ·乡村特色的生活设施第67-71页
     ·乡村特色的生产设施第71-73页
   ·公寓化新农村空间组织研究第73-78页
     ·空间类型第73-75页
     ·空间序列第75-77页
     ·空间尺度第77页
     ·建筑符号第77-78页
   ·公寓化新农村绿化环境研究第78-81页
     ·绿地类型第78-79页
     ·绿化指标第79页
     ·绿化形式第79-80页
     ·植被配置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结论第83-84页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附录第88-92页
后记第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滨海旅游住区规划研究
下一篇:多高层预制预应力剪力墙抗震性能弹塑性静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