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黑土区春玉米营养特性及其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目录第1-7页
CONTENTS第7-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8页
     ·黑土区春玉米吸肥特性及其与亲本相关性研究第15-16页
     ·黑土区春玉米对氮素营养的需求特性第16-17页
     ·氮肥运筹对玉米干物质、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第17-19页
     ·玉米氮素营养特性研究第19-20页
     ·氮肥对玉米氮同化过程中主要酶的影响第20-23页
     ·缓/控释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第23-26页
     ·黑土区养分丰缺指标及其调控技术研究第26-28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内容第28页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黑土区春玉米吸肥特性及其与亲本相关性研究第30-39页
   ·引言第3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供试土壤第30页
     ·供试玉米第30页
     ·试验设计第30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0-31页
     ·数据分析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不同品种玉米对养分吸收能力及利用效率的差异第31-32页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喜肥特性的分级方法第32-35页
     ·玉米父母本对N、P、K分别效应以及NPK综合效应的等级关系第35-37页
     ·玉米杂交种与其亲本对NPK肥综合效应等级的关系第37-38页
   ·讨论与小结第38-39页
     ·讨论第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不同类型品种春玉米氮素营养特性研究第39-51页
   ·引言第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供试品种第39页
     ·供试土壤第39页
     ·试验设计第39页
     ·调查和取样第39-40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40页
     ·数据分析第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不同氮效率型玉米相对产量间的差异第40-41页
     ·吐丝期不同氮效率型玉米叶绿素含量差异第41页
     ·不同氮效型玉米产量和氮响应度的差异第41-42页
     ·不同氮效率型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差异第42-43页
     ·不同氮效率型玉米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差异第43-44页
     ·不同氮效率型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累积量动态变化第44-48页
     ·不同氮效率型玉米氮肥生产效率第48页
   ·讨论与小结第48-51页
     ·讨论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春玉米控释氮肥养分释放规律研究第51-61页
   ·引言第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供试土壤与玉米品种第51页
     ·试验设计第51-52页
     ·调查和取样第52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52页
     ·数据分析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第52-53页
     ·不同生育期养分累积动态变化第53-55页
     ·不同生育期玉米氮素分配规律第55-57页
     ·控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率第57-58页
     ·玉米控释养分释放与生育期养分需求的关系第58页
   ·讨论与小结第58-61页
     ·讨论第58-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春玉米氮肥运筹模式研究第61-68页
   ·引言第61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供试土壤第61页
     ·供试玉米品种第61页
     ·供试肥料第61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1页
     ·试验设计第61-62页
     ·数据分析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累的积影响第62-63页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第63-65页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第65-66页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66页
   ·讨论与小结第66-68页
     ·讨论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春玉米养分丰缺指标及推荐施肥技术研究第68-75页
   ·引言第68页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试验材料第68页
     ·试验设计第68-69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9页
     ·数据分析第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4页
     ·黑土区春玉米氮肥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第69-70页
     ·黑土区春玉米磷肥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0-72页
     ·黑土区春玉米钾肥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2-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研究结论第75-76页
   ·创新点第76页
   ·不足之处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辣椒叶斑病病原学及分子检测研究
下一篇:亚种间杂交对东北粳稻的育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