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6页 |
·纤维素酶系的组成 | 第12-13页 |
·真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几个特点 | 第13-15页 |
·多糖单加氧酶(PMO)概述 | 第15-20页 |
·PMO的发现 | 第15-16页 |
·PMO的分类 | 第16页 |
·PMO的三维结构 | 第16-18页 |
·PMO的催化机制 | 第18-19页 |
·PMO的协同作用 | 第19-20页 |
·纤维素酶基因的异源表达 | 第20-25页 |
·纤维素酶在细菌中的异源表达 | 第21-22页 |
·纤维素酶在酿酒酵母中的异源表达 | 第22-23页 |
·纤维素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 | 第23-24页 |
·纤维素酶在丝状真菌中的异源表达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斜卧青霉PMO相关基因转录差异分析及PMO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第26-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43页 |
·菌株 | 第26-27页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27页 |
·相关试剂 | 第27-30页 |
·主要试剂、工具酶和仪器 | 第30-31页 |
·RT-qPCR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1-32页 |
·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32-33页 |
·基因表达的RT-qPCR分析 | 第33页 |
·基因敲除盒与回补盒的构建 | 第33-37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 | 第37页 |
·转化子的染色体基因组小量提取 | 第37-38页 |
·转化子筛选 | 第38页 |
·Southern blot验证转化子真实性 | 第38-40页 |
·基因敲除株及对应的回补株的表型分析 | 第40页 |
·胞外蛋白浓度与酶活力的测定 | 第40-41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金属离子对胞外酶液降解微晶纤维素能力的影响 | 第42页 |
·胞外酶液降解微晶纤维素能力的比较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太瑞斯梭壳孢菌T. terrestris的GH61E在斜卧青霉中的同源蛋白 | 第43-44页 |
·PMO及其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PMO5633在114-2中的敲除盒和回补盒的构建 | 第45-47页 |
·PMO 5633在114-2中的敲除和回补验证 | 第47-49页 |
·敲除株与野生株胞外酶液SDS-PAGE比较 | 第49页 |
·野生株、敲除株与回补株的表型比较 | 第49-50页 |
·野生株与敲除株胞外蛋白浓度和酶活力的比较 | 第50-52页 |
·野生株与敲除株相关基因转录差异分析 | 第52-53页 |
·野生株与敲除株生物量的比较 | 第53-54页 |
·金属离子对斜卧青霉胞外酶液降解微晶纤维素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斜卧青霉野生株与敲除株APMO胞外酶液降解微晶纤维素能力的比较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斜卧青霉PMO的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58-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5页 |
·菌株、培养基和相关试剂 | 第58-60页 |
·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0页 |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62页 |
·毕赤酵母的转化步骤 | 第62-63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3页 |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63-64页 |
·重组蛋白的N糖基化分析和分子量的估算 | 第64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4页 |
·重组蛋白协同作用的研究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PMO基因的扩增及质粒的线性化 | 第65-66页 |
·PMO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7页 |
·PMO重组表达载体的验证 | 第67页 |
·PMO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 | 第67页 |
·PMO的分离纯化 | 第67-68页 |
·重组PMO的分子量预测和糖基化分析 | 第68-70页 |
·PMO的酶学性质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1 本文取得的创新性结果 | 第72-73页 |
2 本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