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1 绪论 | 第14-23页 |
| ·水环境污染现状 | 第14页 |
| ·水生生态毒理学中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及其进展 | 第14-22页 |
| ·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生物标志物概述 | 第15-18页 |
| ·抗氧化防御系统用作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 第18-22页 |
| ·生物体内的活性氧及其分子致毒机制 | 第18-19页 |
| ·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指示作用 | 第19-22页 |
|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 2 多氯代二苯硫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氧化损伤研究 | 第23-41页 |
| ·化合物选取依据 | 第23-2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 ·PCDPSs的合成和代表性化合物的选择 | 第24-26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 ·取样及样品制备 | 第27页 |
| ·生化指标测定 | 第27-29页 |
| ·总蛋白测定 | 第27-28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28页 |
| ·SOD活性测定 | 第28页 |
| ·CAT活性测定 | 第28页 |
| ·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 ·PCDPSs抗氧化响应 | 第29-34页 |
| ·PCDPSs氧化应激指标变化 | 第34-36页 |
| ·几种典型PCDPSs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响应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3 三种直接染料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氧化损伤研究 | 第41-57页 |
| ·化合物选取依据 | 第41-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6页 |
| ·实验染料的确定 | 第42-46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6页 |
|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 ·取样及样品制备 | 第46页 |
| ·生化指标测定 | 第46-47页 |
| ·总蛋白测定 | 第46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 ·SOD活性测定 | 第47页 |
| ·CAT活性测定 | 第47页 |
| ·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7页 |
| ·分子计算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 | 第47-53页 |
| ·三种染料对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第47-53页 |
| ·暴露实验 | 第47-50页 |
| ·注射实验 | 第50-53页 |
| ·分子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讨论 | 第53-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4 邻苯二甲酸酯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氧化损伤研究 | 第57-72页 |
| ·化合物选取依据 | 第57-5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8-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58-60页 |
| ·实验染料的确定 | 第58-60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60页 |
|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 ·实验设计 | 第60页 |
| ·取样及样品制备 | 第60页 |
| ·生化指标测定 | 第60-61页 |
| ·总蛋白测定 | 第60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60-61页 |
| ·SOD活性测定 | 第60页 |
| ·CAT活性测定 | 第60页 |
| ·GPx活性测定 | 第60-61页 |
| ·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 | 第6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1页 |
| ·整合生物标志物(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 ·PAEs对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第61-64页 |
| ·PAEs对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 第64页 |
| ·整合生物标志物(IBR)分析 | 第64-68页 |
| ·讨论 | 第68-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经历和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