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氨气电化学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氨气的性质、来源及其检测 | 第9-10页 |
·氨检测器的应用领域 | 第10页 |
·氨检测器的类型 | 第10-11页 |
·氨的电化学氧化 | 第11-12页 |
·氨的电化学氧化的应用 | 第12-13页 |
·电致化学发光概述 | 第13-17页 |
·电致化学发光的特点 | 第13页 |
·电致化学发光的仪器构造及其与其他检测技术的联用 | 第13-14页 |
·金属配合物型发光试剂 | 第14页 |
·发光反应类型及共反应物 | 第14-15页 |
·电致化学发光的的研究热点 | 第15-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氨的电化学氧化研究 | 第19-29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试剂 | 第19页 |
·仪器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8页 |
·氨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 | 第20-21页 |
·碱度对氨的电化学氧化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电极材料对氨电化学氧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玻碳电极对不同浓度氨的响应 | 第23-24页 |
·氨在有机溶剂 MeCN 和 DMF 中的电化学氧化 | 第24-26页 |
·水,DMF,MeCN 三种体系下扫速对氨的氧化峰电流的影响 | 第26-27页 |
·氨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氨与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研究 | 第29-39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理论计算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联吡啶钌-氨在乙腈溶液中的电致化学发光 | 第30-32页 |
·联吡啶钌浓度对发光的影响 | 第32-34页 |
·扫速对发光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发光机理 | 第35页 |
·水对氨发光的抑制作用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氨与铱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研究及其分析检测应用 | 第39-51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仪器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理论计算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发光效率 | 第40-42页 |
·铱配合物的前线轨道理论与电化学性质、发光效率的关系 | 第42-43页 |
·(pq)_2Ir(acac)与氨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43-44页 |
·不同电极的选择 | 第44-45页 |
·(pq)2Ir(acac)浓度对发光的影响及其最优值的选择 | 第45页 |
·扫速对发光的影响及其最优值的选择 | 第45-46页 |
·发光机理 | 第46页 |
·检测的线性曲线 | 第46-48页 |
·重现性 | 第48页 |
·选择性 | 第48-49页 |
·样品测定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有机溶剂中的含水量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仪器 | 第51页 |
·试剂 | 第51页 |
·测定步骤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和铱配合物的选择 | 第52页 |
·丙酮中水分测定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 | 第52-53页 |
·发光机理 | 第53-54页 |
·丙酮中不同含水量的电致发光 | 第54页 |
·其他溶剂中不同含水量的标准曲线 | 第54-55页 |
·样品测定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