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纳米铁—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修复地下水中NO3--N污染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现状第14-17页
     ·地下水资源第14页
     ·地下水污染现状第14-15页
     ·地下水污染控制对策第15-17页
 第二节 硝酸盐氮污染现状第17-18页
 第三节 硝酸盐氮污染的来源第18-20页
 第四节 硝酸盐氮污染的危害第20-21页
 第五节 硝酸盐氮去除技术第21-31页
     ·物理化学法第21-22页
     ·化学还原法第22-28页
     ·生物反硝化法第28-31页
 第六节 组合脱氮技术第31-34页
     ·微生物-电化学脱氮第31-32页
     ·零价铁-微生物反硝化第32-34页
 第七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6-50页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培养第36-41页
     ·菌种特征第36-37页
     ·比浊法测定细菌数量第37-38页
     ·细菌培养第38-41页
 第二节 纳米铁制备第41-45页
     ·乙醇—水体系制备纯纳米铁第41-42页
     ·纳米双金属的制备方法第42-44页
     ·包覆型纳米铁的制备方法第44-45页
 第三节 分析方法第45-50页
     ·无机物分析第45-46页
     ·表征方法第46-47页
     ·细菌数量测定第47-50页
第三章 纳米铁-反硝化菌复合体系去除硝酸盐氮的批试验第50-68页
 第一节 试验设计第50-51页
 第二节 纳米铁-反硝化菌复合体系脱氮试验第51-55页
 第三节 影响因素试验第55-59页
     ·初始pH的影响第55-56页
     ·温度的影响第56-57页
     ·溶解氧的影响第57-59页
 第四节 干扰离子试验第59-62页
     ·硫酸根的影响第59-60页
     ·高氯酸根的影响第60-62页
 第五节 纳米双金属实验第62-65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四章 动力学及反应机理分析第68-84页
 第一节 动力学分析第68-71页
 第二节 反应机理分析第71-82页
     ·反硝化细菌对纳米铁的影响第71-74页
     ·纳米铁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第74-77页
     ·反应机理分析第77-82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纳米铁-反硝化细菌耦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脱氮效果第84-99页
 第一节 从复合体系中提取耦合体第84-90页
     ·硝酸盐追加实验第84-86页
     ·耦合体脱氮效果第86-88页
     ·柱实验第88-90页
 第二节 利用包覆材料制备耦合体第90-97页
     ·不同包覆材料构建复合体系的脱氮效果第91-93页
     ·油酸钠包覆型纳米铁对细菌的固定化第93-95页
     ·油酸钠包覆型耦合体的脱氮效果第95-97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结论第99-101页
第七章 问题与建议第101-103页
第八章 创新点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个人简介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模拟研究
下一篇:天津及附近海域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