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6-3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公共投资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 第18-19页 |
·项目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美国的项目后评价进展 | 第20-21页 |
·加拿大的项目后评价进展 | 第21页 |
·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项目后评价体系 | 第21-23页 |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后评价进展 | 第23-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国内项目后评价发展 | 第24-25页 |
·国内后评价研究情况 | 第25-26页 |
·我国项目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7-28页 |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8-30页 |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二章: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 第30-43页 |
·绩效评价的定义与特征 | 第30-34页 |
·传统项目后评价的定义与特征 | 第30-31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定义与特征 | 第31-34页 |
·绩效评价的定义 | 第31-32页 |
·绩效评价的特征 | 第32页 |
·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原则 | 第32-33页 |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 第33-34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支撑 | 第34-36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34页 |
·“3E”原则 | 第34-35页 |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35-36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应用基础 | 第36-37页 |
·费用-效益分析 | 第36页 |
·控制与反馈理论 | 第36-3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分析与构建 | 第37-42页 |
·绩效导向的公共投资项目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评价与反馈过程(外控环) | 第39-40页 |
·监测与控制过程(内控环) | 第40-41页 |
·模型实现工具——在线监测与现场评价手段相结合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43-54页 |
·几种绩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43-51页 |
·逻辑框架法 | 第43-45页 |
·有无对比法 | 第45页 |
·成功度评价法 | 第45-46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6-47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7-49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49-50页 |
·常见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50-51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分析 | 第51页 |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工作流程 | 第51-52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的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54-67页 |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第54页 |
·构建思路 | 第54-56页 |
·基本设计思路 | 第54-55页 |
·关于指标体系适用对象 | 第55-56页 |
·关于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 第56页 |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56-5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57页 |
·初步设计 | 第57-58页 |
·分类设计 | 第58-65页 |
·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58-59页 |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59-61页 |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61-62页 |
·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62-63页 |
·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63-65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绩效评价指标值及权重计算 | 第67-81页 |
·指标属性值归一量化 | 第67-68页 |
·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67-68页 |
·定性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6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68-69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第69-7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69页 |
·构造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69-70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70-71页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71页 |
·计算过程示例 | 第71-73页 |
·权重计算结果 | 第73-78页 |
·事前阶段 | 第73-75页 |
·过程阶段 | 第75-76页 |
·事后阶段 | 第76-78页 |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78-80页 |
·事前阶段的指标排序分析 | 第78页 |
·过程阶段的指标排序分析 | 第78-79页 |
·事后阶段的指标排序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公共投资项目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 第81-100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81-82页 |
·绩效管理的机构设置 | 第82-86页 |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监管的机构设置现状 | 第82-83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机构设置构想 | 第83-86页 |
·机构设置原则 | 第83-84页 |
·机构设置 | 第84-85页 |
·机构组成与经费来源 | 第85-86页 |
·绩效管理机制与规制建设 | 第86-94页 |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机制与规制建设现状 | 第86-88页 |
·规制建设状况 | 第86页 |
·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机制 | 第86-88页 |
·管理机制与规制建设构想 | 第88-94页 |
·规制建设构想 | 第88-89页 |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设计 | 第89-94页 |
·绩效管理工作程序 | 第94-97页 |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程序现状 | 第94-95页 |
·绩效管理工作程序构想 | 第95-97页 |
·绩效成果使用与反馈机制 | 第97-99页 |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成果使用与反馈机制现状 | 第97页 |
·成果使用与反馈机制构想 | 第97-99页 |
·绩效评价与决策环节的联动 | 第98页 |
·项目管理数据库及信息的科学使用 | 第98页 |
·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制度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100-154页 |
·项目背景 | 第100-109页 |
·项目总体介绍 | 第100-105页 |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01页 |
·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101页 |
·工程建设的范围、期限和目标 | 第101-102页 |
·工程建设布局与治理对策 | 第102页 |
·工程投资预算与预期效益 | 第102-105页 |
·北京市项目概况 | 第105-109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平谷区项目建设情况 | 第109-130页 |
·情况说明 | 第109-110页 |
·工程完成总体情况概述 | 第110-112页 |
·工程完成投资情况 | 第112-113页 |
·工程组织管理情况 | 第113-114页 |
·工程各年完成情况 | 第114-121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0 年)完成情况 | 第114-115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1 年)完成情况 | 第115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2 年)完成情况 | 第115-116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2002 年)完成情况 | 第116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3 年)完成情况 | 第116-117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2003 年)完成情况 | 第117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4 年)完成情况 | 第117-118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2004 年)完成情况 | 第118-119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5 年)完成情况 | 第119-120页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6 年)完成情况 | 第120-121页 |
·科技进步与工程项目的结合情况 | 第121页 |
·工程组织与农民参与工程建设情况 | 第121-123页 |
·过程中的检查情况 | 第123-125页 |
·后期管护情况 | 第125-128页 |
·项目取得的效益 | 第128-130页 |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第130-152页 |
·建立评判集 | 第131页 |
·指标层模糊评判 | 第131-148页 |
·定量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 第131-135页 |
·专家打分表 | 第135-138页 |
·指标层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138-148页 |
·准则层模糊评判 | 第148-151页 |
·管理绩效(81) | 第148页 |
·经济绩效(82) | 第148-149页 |
·社会绩效(83) | 第149页 |
·生态环境绩效(84) | 第149-150页 |
·可持续发展绩效(85) | 第150-151页 |
·项目绩效模糊评判 | 第151-152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52-153页 |
·总结与建议 | 第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八章:总结、创新、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54-158页 |
·研究总结 | 第154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4-155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5-156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56页 |
·理论研究 | 第156页 |
·方法研究 | 第156页 |
·应用研究 | 第156页 |
·结束语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附录1: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 第167-198页 |
附录2:作者简介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