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5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高温炉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15-17页 |
2 高温熔化炉的设计 | 第17-45页 |
·基本的参数设计依据 | 第17-18页 |
·特种玻璃制备的工艺特点 | 第17-18页 |
·设计任务参数的确定 | 第18页 |
·坩埚及其浇注漏管的设计 | 第18-22页 |
·坩埚的设计 | 第18-20页 |
·浇注漏管的设计 | 第20-21页 |
·坩埚套的设计 | 第21-22页 |
·熔化炉部分的热设计 | 第22-32页 |
·炉用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的选择 | 第22-26页 |
·炉墙的厚度设计 | 第26-29页 |
·加热元件的设计 | 第29-32页 |
·热电偶的选择 | 第32-34页 |
·炉门的设计 | 第34-35页 |
·搅拌装置的设计 | 第35-44页 |
·升降电机的选择 | 第35-36页 |
·蜗轮蜗杆的设计 | 第36-37页 |
·滚珠丝杆的设计 | 第37-38页 |
·横梁以及其隔热罩的设计 | 第38-39页 |
·搅拌电机的选择 | 第39页 |
·带传动的设计 | 第39-40页 |
·搅拌器以及导杆的设计 | 第40-43页 |
·搅拌装置装配总体图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退火炉的设计 | 第45-55页 |
·炉用材料及元件的选择 | 第45-49页 |
·炉用耐火保温材料的选择 | 第45-46页 |
·炉膛与耐火罩的设计 | 第46页 |
·加热元件的设计 | 第46-48页 |
·热电偶的设计 | 第48-49页 |
·浇注模具的设计 | 第49-50页 |
·模具的三维结构设计 | 第49页 |
·模具材料的选择 | 第49-50页 |
·炉墙与炉门的设计 | 第50页 |
·炉墙的设计 | 第50页 |
·炉门的设计 | 第50页 |
·伺服浇注装置的设计 | 第50-54页 |
·伺服浇注的机理 | 第50-51页 |
·伺服浇注的方案设计 | 第51-52页 |
·低速电机的选择 | 第52页 |
·滚珠丝杆的设计 | 第52页 |
·模具支撑台的设计 | 第52-53页 |
·横梁和导杆的设计 | 第53页 |
·伺服浇注系统的装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高温一体炉的三维造型以及控制系统概述 | 第55-63页 |
·特种玻璃制备高温一体炉的三维结构造型 | 第55-57页 |
·高温一体炉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高温一体炉温控系统的参数分析 | 第59-60页 |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60-61页 |
·系统控制功能简介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利用 ANSYS 对主要部位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63-71页 |
·利用 ANSYS 对漏管进行稳态温度场分析 | 第63-68页 |
·浇注漏管的计算模型选取 | 第63-64页 |
·数学模型 | 第64页 |
·浇注漏管的温度场稳态分析 | 第64-65页 |
·建立三维模型并网格划分 | 第65-66页 |
·材料参数确定并加载求解 | 第66-68页 |
·铂金漏管热补偿的瞬态热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总结 | 第71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Ⅰ常用坩埚的特点和选择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