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导论 | 第15-36页 |
1. 选题立意 | 第15-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4. 结构安排 | 第32-34页 |
5. 创新与不足 | 第34-36页 |
第1章 美国汇率政策的决策机制及特征 | 第36-64页 |
·决策过程:一般框架分析 | 第36-39页 |
·美国政治体制的性质 | 第39-43页 |
·美国汇率政策决策过程的政治经济特征 | 第43-58页 |
·立法机构:国会的汇率监督权力 | 第44-48页 |
·行政机构和独立部门:财政部与美联储的非对称合作 | 第48-52页 |
·国内多元化经济利益集团:日益凸显的政策影响力 | 第52-56页 |
·外国政府和私人经济利益集团:增长中的外部约束 | 第56-58页 |
·美国汇率政策的调整逻辑 | 第58-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第2章 美国汇率政策制定与调整中的利益集团 | 第64-90页 |
·利益集团:概念及理论 | 第65-72页 |
·利益集团的概念 | 第65-66页 |
·利益集团理论 | 第66-72页 |
·相关利益集团及其汇率政策偏好 | 第72-77页 |
·工商业 | 第72-73页 |
·劳工 | 第73-74页 |
·农业 | 第74-75页 |
·金融部门 | 第75-76页 |
·外国政府和私人经济利益集团 | 第76-77页 |
·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困境 | 第77-81页 |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汇率政策的资源和策略 | 第81-89页 |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汇率政策的资源 | 第81-85页 |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汇率政策的策略 | 第85-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第3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利益集团与美国汇率政策调整 | 第90-120页 |
·体系初创期内“沉默的”美国利益集团 | 第91-95页 |
·美国的资本管制计划与利益集团政治 | 第95-113页 |
·美国的资本管制计划 | 第96-99页 |
·资本管制计划实施中的利益集团政治 | 第99-113页 |
·利益集团行为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汇率政策 | 第113-118页 |
·国内利益集团行为与资本管制计划的放松 | 第114-115页 |
·外国利益集团行为与尼克松政府汇率政策的重大调整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第4章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利益集团与美国汇率政策 | 第120-160页 |
·第一轮强势美元政策与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能动主义 | 第121-130页 |
·第一轮强势美元政策的推出与影响 | 第121-124页 |
·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能动主义 | 第124-130页 |
·第二轮强势美元政策与美国利益集团的“集体失声” | 第130-141页 |
·美国金融利益集团的“悄然影响” | 第141-146页 |
·共生关系与金融部门利益集团的“悄然影响” | 第142-144页 |
·美元汇率走势与金融部门利益集团的“悄然影响” | 第144-146页 |
·美国汇率政策调整中的外国利益集团 | 第146-158页 |
·施压美国汇率政策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 | 第147-150页 |
·被动回应美国要求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 第150-155页 |
·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接连受压与日欧积极配合美国强势美元政策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 第155-158页 |
·结论 | 第158-160页 |
第5章 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汇率外交 | 第160-208页 |
·问题的缘起:人民币低估论和汇率操纵指控 | 第161-168页 |
·美国对华汇率外交中的私人经济利益集团 | 第168-192页 |
·保护性经济利益集团的结盟游说 | 第168-183页 |
·反保护经济利益集团的联合抵制 | 第183-192页 |
·中国政府的回应与微妙的美国对华汇率外交 | 第192-198页 |
·美国对华汇率外交的短板 | 第198-205页 |
·美国不具备塑造与控制美中安全结构的能力 | 第199-200页 |
·美国欠缺控制美中生产—贸易结构的足够能力 | 第200-203页 |
·美国欠缺控制美中金融结构的足够能力 | 第203-205页 |
·结论 | 第205-208页 |
第6章 结论与前瞻 | 第208-212页 |
·主要结论 | 第208-210页 |
·待研究的问题 | 第210-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41页 |
附录 | 第241-27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75-276页 |
后记 | 第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