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商标反向混淆概述第16-28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的起源及发展第16-17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及应有之义第17-21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第17-19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的应有之义第19-21页
 三、 商标反向混淆的表现形态及共性第21-26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的表现形态第21-24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的共性第24-26页
 四、 对商标反向混淆的危害性认识第26-28页
  (一) 对在先商标权人利益的损害第26页
  (二) 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第26-28页
第二章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构成要件及认定研究第28-41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构成要件分析第28-32页
  (一) 商标侵权构成要件分析第28-30页
  (二) 商标混淆侵权构成要件分析第30-31页
  (三)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构成要件的应有之义第31-32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的“混淆可能性”认定第32-37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构成的核心要件—混淆可能性第32-33页
  (二) “混淆可能性”在商标反向混淆认定中的基本原则第33-34页
  (三) 商标反向混淆中“混淆可能性认定”的考量因素第34-37页
 三、 商标反向混淆的例外抗辩第37-41页
  (一) 在先商标权无效第37-38页
  (二) 合理使用第38-39页
  (三) 在先商标权失效第39-40页
  (四) 非商业性使用第40-41页
第三章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中的权益法律保护分析第41-49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先使商标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分析第41-44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先商标使用者的应有之义第41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先商标使用者的权利分析第41-43页
  (三)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先商标使用者的义务分析第43-44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后商标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分析第44-45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后商标使用者的应有之义第44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后商标使用者的权利分析第44-45页
  (三) 商标反向混淆中在后商标使用者的义务分析第45页
 三、 现行法律对在先和在后商标使用者的保护概况及不足第45-49页
  (一) 现行法律对在先商标使用者的保护概况及不足第45-46页
  (二) 现行法律对在后商标使用者的保护概况及不足第46-49页
第四章 关于完善我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的建议第49-59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规制的必要性分析第49-50页
  (一) 商标反向混淆规制符合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第49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规制能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第49-50页
 二、 商标反向混淆的救济措施第50-52页
  (一) 民事救济措施第50-51页
  (二) 刑事救济措施第51页
  (三) 行政救济措施第51-52页
 三、 完善我国商标反向混淆法律规制的立法建议第52-53页
  (一) 将“混淆可能性”标准引入商标立法中第52-53页
  (二) 完善在先商标权限制制度第53页
 四、 完善我国商标反向混淆的司法实践建议第53-59页
  (一) 问卷调查的使用第53-54页
  (二) “权利通约理论”的适用第54-56页
  (三)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借鉴第56-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违法合同无效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基因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