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 第12-13页 |
| ·双极板简介 | 第13-14页 |
| ·双极板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双极板的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 ·石墨双极板 | 第14-15页 |
| ·金属双极板 | 第15页 |
| ·复合双极板 | 第15页 |
| ·复合双极板 | 第15-20页 |
| ·金属基复合双极板 | 第15-16页 |
| ·树脂/石墨复合双极板 | 第16-18页 |
| ·增强的树脂/石墨复合双极板 | 第18-20页 |
| ·纳米碳纤维简介及应用 | 第20-24页 |
| ·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机理 | 第20页 |
| ·生长纳米碳纤维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纳米碳纤维固载化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双极板的成型工艺 | 第24-25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 第25-27页 |
| ·可膨胀石墨及膨胀石墨简介 | 第26页 |
| ·人工石墨及天然鳞片石墨 | 第26-27页 |
| ·石墨/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 ·等量浸渍负载催化剂 | 第27页 |
| ·纳米碳纤维的生长 | 第27-28页 |
| ·双极板的制备 | 第28页 |
| ·物料的混合 | 第28页 |
| ·双极板的成型 | 第28页 |
| ·双极板性能测试方法 | 第28-33页 |
| ·导电性能测试 | 第29页 |
| ·弯曲强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 ·气密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 ·耐腐蚀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 第3章 苯并噁嗪/膨胀石墨复合双极板及纳米碳纤维增强型双极板 | 第33-52页 |
| ·苯并噁嗪的性质及研究 | 第33-35页 |
| ·苯并噁嗪简介 | 第33页 |
| ·苯并噁嗪的红外分析 | 第33-34页 |
| ·苯并噁嗪的流变性能 | 第34-35页 |
| ·苯并噁嗪的热固性能 | 第35页 |
| ·膨胀石墨/苯并噁嗪复合双极板的研究 | 第35-44页 |
| ·苯并噁嗪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模压压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模压温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模压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混合方式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纳米碳纤维/膨胀石墨/苯并噁嗪复合双极板 | 第44-51页 |
| ·催化剂含量和纳米碳纤维生长量对双极板的影响 | 第44-50页 |
| ·纳米碳纤维生长时间对双极板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聚酰亚胺/膨胀石墨复合双极板及纳米碳纤维增强型双极板 | 第52-64页 |
| ·聚酰亚胺的性质及研究 | 第52-54页 |
| ·聚酰亚胺简介 | 第52页 |
| ·聚酰亚胺的红外分析 | 第52-53页 |
| ·聚酰亚胺的热固性能 | 第53-54页 |
|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复合双极板的研究 | 第54-56页 |
| ·树脂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模压压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纳米碳纤维/膨胀石墨/聚酰业胺复合双极板 | 第56-62页 |
| ·催化剂含量和纳米碳纤维生长量对双极板的影响 | 第56-60页 |
| ·纳米碳纤维生长时间对双极板的影响 | 第60-61页 |
| ·Fe催化剂生长的纳米碳纤维对双极板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5章 人工石墨基复合双极板及其纳米碳纤维掺杂型复合双极板 | 第64-72页 |
| ·人工石墨/苯并噁嗪复合双极板 | 第64-68页 |
| ·树脂含量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模压时间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纳米碳纤维/人工石墨/苯并噁嗪复合双极板 | 第67-68页 |
| ·人工石墨/聚酰亚胺复合双极板 | 第68-70页 |
| ·树脂含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 ·纳米碳纤维/人工石墨/聚酰亚胺复合双极板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