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的范围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3-20页 |
·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 第14页 |
·国内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东北亚集装箱发展现状 | 第16页 |
·大连港集装箱的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大连港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集装箱码头组成及硬件设施 | 第17-18页 |
·海运航线布局 | 第18-20页 |
第3章 大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 第20-27页 |
·经济发展分析 | 第20-22页 |
·中国经济的发展 | 第20-21页 |
·环渤海经济发展 | 第21页 |
·大连市经济发展 | 第21-22页 |
·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 第22-25页 |
·东北亚贸易发展 | 第22-23页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 第23-24页 |
·环渤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大连市对外贸易 | 第25页 |
·产业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中国产业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 第26页 |
·大连市产业结构 | 第26-27页 |
第4章 东北亚航运中心背景下大连港集装箱战略制定依据 | 第27-40页 |
·SWOT环境分析介绍 | 第27页 |
·内部优势(Strengths) | 第27-30页 |
·自然与地理位置优势 | 第27-28页 |
·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 | 第28页 |
·港城互动作用明显 | 第28-29页 |
·港口集群优势 | 第29-30页 |
·内部劣势(Weaknesses) | 第30-33页 |
·腹地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 第30-31页 |
·配套体系不健全、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还比较低 | 第31-33页 |
·缺少与国际航运业接轨的相关人才 | 第33页 |
·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 第33-35页 |
·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 | 第33页 |
·保税港区的发展机遇 | 第33-34页 |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机遇 | 第34-35页 |
·外部威胁(Threats) | 第35-38页 |
·日韩港口竞争压力 | 第35-36页 |
·天津、青岛等港口竞争压力 | 第36-37页 |
·辽宁省内港口之间的竞争 | 第37-38页 |
·大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8-40页 |
·建立大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SWOT矩阵 | 第38-39页 |
·大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SWOT综合分析 | 第39-40页 |
第5章 大连港集装箱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 第40-52页 |
·因子分析 | 第40-42页 |
·因子分析介绍 | 第40页 |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因子分析的步骤 | 第41-42页 |
·运用因子分析评价大连港集装箱的竞争力 | 第42-52页 |
·大连港集装箱评价指标选择及定义 | 第42-44页 |
·大连港集装箱竞争力因子分析 | 第44-49页 |
·大连港集装箱主成分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第6章 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战略及保障措施 | 第52-61页 |
·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 | 第52-53页 |
·战略目标 | 第52页 |
·发展思路 | 第52-53页 |
·发展战略 | 第53-56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战略 | 第53-54页 |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第54页 |
·信息化建设战略 | 第54页 |
·培育核心竞争力战略 | 第54-55页 |
·自由港区发展战略 | 第55-56页 |
·保障措施 | 第56-61页 |
·健全港口政策、法规体系 | 第56页 |
·发展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提升集装箱吞吐能力 | 第56-57页 |
·重视营销,提高港口声誉 | 第57页 |
·整合港内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制度 | 第57页 |
·寻找新的箱量增长点 | 第57-58页 |
·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开行“五定班列”和“路港直通模式” | 第58-59页 |
·提供优惠政策和措施,努力吸引贸易和投资 | 第59-60页 |
·减少重复建设,发展组合港模式 | 第60页 |
·软件环境的强化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