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受以下项目资助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华山松大小蠹的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小蠹虫种类、分布与危害 | 第11-12页 |
·华山松大小蠹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华山松大小蠹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昆虫的寄主选择 | 第13-14页 |
·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 | 第13-14页 |
·小蠹虫的信息素 | 第14页 |
·昆虫的感觉器官和感受机制 | 第14-18页 |
·感受器外部形态 | 第14-15页 |
·感受器内部构造 | 第15-16页 |
·感受器分布位置 | 第16-17页 |
·昆虫嗅觉的中枢神经系统 | 第17页 |
·昆虫嗅觉感受器感受机制 | 第17-18页 |
·昆虫嗅觉神经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昆虫触角电位技术 | 第18-19页 |
·电子显微镜技术 | 第19-20页 |
·单细胞记录 | 第20页 |
·气味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2页 |
·实验材料准备 | 第22-23页 |
·实验林场概述 | 第22页 |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样品处理 | 第23页 |
·实验步骤、方法 | 第23-2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 第2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华山松大小蠹体表感受器类型 | 第25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和幼虫感受器的分布 | 第25-27页 |
·成虫头部感受器的分布(图3-1-A、3-1-B、3-1-C、3-1-L) | 第25-26页 |
·鞘翅上感受器的分布(图3-1-K) | 第26页 |
·膜翅上感受器的分布(图3-1-J) | 第26页 |
·足感受器的分布(图3-1-H、3-1-I) | 第26页 |
·华山松大小蠹幼虫感受器的分布(图3-1-G、3-1-M) | 第26页 |
·华山松大小蠹体表感受器数量与分布 | 第26-27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触角主要感受器的内部结构 | 第27-3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1-35页 |
·结论 | 第31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和幼虫体表感受器类型 | 第31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和幼虫感受器的分布规律 | 第31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结构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5页 |
·华山松大小蠹感受器的功能探讨 | 第31-33页 |
·电子显微镜制样注意事项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