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演进分析--以演化经济学的视角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历史分析法 | 第13页 |
|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3页 |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6页 |
|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 ·有效市场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21页 |
| ·演化经济学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1-22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基本理论 | 第25-40页 |
| ·有效市场假设基本理论 | 第25-37页 |
| ·有效市场假设的内涵 | 第25-26页 |
| ·有效市场假设的分类 | 第26-27页 |
| ·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 | 第27-37页 |
| ·演化经济学基本理论 | 第37-40页 |
| ·演化经济学概述 | 第37页 |
|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 第37页 |
|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37-38页 |
| ·演化经济学的贡献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回顾 | 第40-45页 |
| ·预备阶段(1978-1990) | 第40页 |
| ·初步形成阶段(1990-1996) | 第40-42页 |
| ·调整和规范阶段(1996-2005) | 第42-43页 |
|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0)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演进的理论分析 | 第45-58页 |
| ·制度演进分析 | 第45-51页 |
| ·制度与组织的界定 | 第45-46页 |
| ·两种制度结构 | 第46-47页 |
| ·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 第47页 |
| ·指导组织行为的组织惯例 | 第47-48页 |
| ·制度创新主体与制度创新行为 | 第48-49页 |
| ·创新扩散和制度选择 | 第49-50页 |
| ·演进方式 | 第50-51页 |
| ·制度效率 | 第51页 |
|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演进分析 | 第51-58页 |
| ·预备阶段(1978-1990) | 第52页 |
| ·初步形成阶段(1990-1996) | 第52-53页 |
| ·调整和规范阶段(1996-2005) | 第53-55页 |
|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0) | 第55-58页 |
| 第六章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演进的检验 | 第58-69页 |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58-60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58页 |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58页 |
| ·演变区间的选取与划分 | 第58-60页 |
|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演进的检验 | 第60-67页 |
| ·ADF 检验 | 第60-61页 |
| ·Q 统计量检验 | 第61-67页 |
|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演进检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 第七章 进一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建议 | 第69-75页 |
| ·发行制度方面的建议 | 第69-70页 |
| ·发行管制制度方面 | 第69页 |
| ·发行定价制度方面 | 第69-70页 |
| ·发行方式制度方面 | 第70页 |
| ·交易制度方面的建议 | 第70-71页 |
| ·监管制度方面的建议 | 第71-72页 |
| ·退市制度方面的建议 | 第72-73页 |
| ·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建议 | 第73-75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 ·总结 | 第75页 |
|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80-81页 |
| 后记与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