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临床症状 | 第10-11页 |
·ORFV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ORFV基因组结构 | 第11页 |
·ORFV编码蛋白功能 | 第11-13页 |
·42kDa蛋白 | 第12页 |
·10kDa蛋白 | 第12页 |
·干扰素抑制蛋白 | 第12页 |
·dUTPase | 第12页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 第12页 |
·v IL-10 | 第12-13页 |
·39kDa蛋白 | 第13页 |
·GIF (GM-CSF inhibitory factor, GIF) | 第13页 |
·诊断 | 第13-14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13-14页 |
·免疫学诊断 | 第14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 第14页 |
·治疗 | 第14页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疫苗研究 | 第14-16页 |
·ORFV的免疫机制 | 第14-15页 |
·ORFV的疫苗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吉林株培养鉴定与动物实验 | 第17-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器材 | 第17页 |
·材料 | 第17页 |
·病毒的培养 | 第17-18页 |
·PCR鉴定 | 第18页 |
·动物试验 | 第18页 |
·结果 | 第18-19页 |
·细胞病变(CPE)观察 | 第18-19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19页 |
·动物试验结果 | 第19页 |
·讨论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 第2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 | 第23-26页 |
·病毒DNA提取 | 第23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23-24页 |
·PCR产物纯化结果 | 第24页 |
·克隆及测序分析 | 第24-25页 |
·F1L基因酶切位点分析结果 | 第25页 |
·序列分析与抗原性分析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28-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3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结果 | 第30-32页 |
·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结果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选择 | 第33-34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34页 |
·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重组腺病毒的筛选和鉴定 | 第3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器材 | 第36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8页 |
·结果 | 第38-39页 |
·细胞病变观察 | 第38页 |
·PCR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重组病毒的扩增和转染 | 第39-40页 |
·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测定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 英文縮略词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