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干涉SAR图像低相干区域提取及相位重构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SAR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 ·InSAR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2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与干涉测量基本原理 | 第15-23页 |
| ·SAR成像原理 | 第15页 |
| ·SAR影像特征 | 第15-16页 |
| ·SAR影像几何特点 | 第16-18页 |
| ·近距离压缩 | 第16页 |
| ·透视收缩和叠掩 | 第16-17页 |
| ·雷达阴影 | 第17-18页 |
| ·干涉测量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 ·InSAR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 第18页 |
| ·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 第18-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3 低相干区域提取及相位重构方法研究 | 第23-48页 |
| ·影像强度图 | 第23-24页 |
| ·干涉条纹图 | 第24-27页 |
| ·干涉条纹图的计算与生成 | 第24-26页 |
| ·干涉条纹周期的高差估计 | 第26-27页 |
| ·相干系数图 | 第27-30页 |
| ·阴影区和叠掩区的判别方法研究 | 第30-40页 |
| ·阴影和叠掩的形成原理 | 第30-32页 |
| ·强度图阈值分割 | 第32-33页 |
| ·基于系数图生成掩模图 | 第33-34页 |
| ·联合判定区域 | 第34-35页 |
| ·形态学处理 | 第35-39页 |
| ·判别方法小结 | 第39-40页 |
| ·平地相位去除 | 第40-42页 |
| ·相位重构 | 第42-44页 |
| ·解缠检验 | 第44-48页 |
| ·相位解缠概述 | 第45-46页 |
| ·SARMapper Station软件介绍 | 第46页 |
| ·相位解缠实验 | 第46-48页 |
| 4 低相干区域提取及相位重构相关实验 | 第48-63页 |
| ·区域提取和重构实验 | 第48页 |
| ·实验数据 | 第48-50页 |
| ·机载双天线InSAR四川横断山脉数据 | 第48-49页 |
| ·机载双天线InSAR西安阎良地区数据 | 第49-50页 |
| ·实验过程 | 第50-51页 |
| ·低相干区域检测提取实验 | 第50页 |
| ·低相干区域相位重构实验 | 第50-51页 |
| ·解缠检验 | 第51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63页 |
| ·四川横断山脉数据实验成果 | 第51-54页 |
| ·西安阎良地区数据实验成果 | 第54-5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总结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