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油茶栽培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油茶栽培历史 | 第11-12页 |
·油茶发展现状 | 第12页 |
·油茶在实际生产中的综合价值 | 第12-14页 |
·营养价值 | 第12-13页 |
·药用价值 | 第13页 |
·农药添加剂 | 第13页 |
·其他价值 | 第13-14页 |
·油茶的光合生理特性 | 第14页 |
·栽培区域对油茶品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栽培措施对油茶品质的影响 | 第15页 |
·油茶籽外部形态与品质的相关性 | 第15-16页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4 材料和方法 | 第16-20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6-17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经济性状指标的测定 | 第17-18页 |
·叶绿素的测定 | 第18页 |
·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18-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0-45页 |
·不同油茶优良单株植物学特性 | 第20-30页 |
·树体性状 | 第20页 |
·叶片性状 | 第20-21页 |
·果实性状 | 第21-22页 |
·茶籽性状 | 第22-23页 |
·油茶部分植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 第23-30页 |
·不同油茶优良单株光合特性 | 第30-32页 |
·叶绿素(a+b)含量 | 第30页 |
·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 | 第30-31页 |
·叶绿素(a/b)含量 | 第31-32页 |
·不同油茶优良单株品质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32-38页 |
·油茶种子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的分析 | 第32-35页 |
·油茶种子营养元素分析 | 第35-36页 |
·不同油茶优良单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36-38页 |
·7个油茶优良单株经济性状、生理特性、品质的综合评价 | 第38-45页 |
·确定参考品种 | 第38页 |
·无量纲化处理 | 第38-39页 |
·供试品系与理想品系的绝对差值 | 第39页 |
·关联系数 | 第39页 |
·关联度计算 | 第39页 |
·关联度分析 | 第39-45页 |
6 结论 | 第45-49页 |
·油茶优良单株产量及树形指标 | 第45页 |
·油茶优良单株经济性状指标 | 第45-46页 |
·油茶优良单株的光合特性 | 第46页 |
·油茶优良单株的品质指标 | 第46-47页 |
·油茶优良单株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 第47-48页 |
·川荣-1的基本情况 | 第48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