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研究
| 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1 绪论 | 第14-30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9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发展 | 第14-16页 |
| ·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资源建设思路 | 第16-1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页 |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8-30页 |
| 2 知识资源建设理论研究 | 第30-51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概念和目的 | 第30-36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概念 | 第30-34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目的 | 第34-36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过程 | 第36-43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需求分析 | 第36-38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方案制定 | 第38-39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的步骤 | 第39-41页 |
| ·知识资源建设系统功能测试与服务提供 | 第41-43页 |
| ·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理论 | 第43-51页 |
| ·信息资源建设模型 | 第43-48页 |
| ·知识资源建设模型 | 第48-51页 |
| 3 基于本体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 | 第51-93页 |
| ·本体解决的问题 | 第54-58页 |
| ·语义的形式化表示 | 第56页 |
| ·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 | 第56-57页 |
| ·系统间互操作 | 第57-58页 |
| ·基于本体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意义 | 第58-75页 |
| ·有利于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建设 | 第59-66页 |
| ·有利于不同结构的知识资源建设 | 第66-73页 |
| ·有利于知识资源建设标准化研究 | 第73-75页 |
| ·基于本体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特征 | 第75-83页 |
| ·易操作性 | 第75-77页 |
| ·可扩展性 | 第77-83页 |
| ·基于本体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的设计原则 | 第83-86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83-84页 |
| ·协调性原则 | 第84页 |
| ·标准化原则 | 第84-85页 |
| ·准确性原则 | 第85-86页 |
| ·基于本体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内容 | 第86-93页 |
| ·知识获取 | 第86页 |
| ·知识区分 | 第86-87页 |
| ·知识转化 | 第87-91页 |
| ·知识表达 | 第91-93页 |
| 4 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 | 第93-131页 |
| ·本体分子解决的问题与基本理论 | 第94-104页 |
| ·动态知识问题 | 第94-97页 |
| ·相对知识问题 | 第97-99页 |
| ·多粒度知识问题 | 第99-101页 |
| ·本体分子基本理论 | 第101-104页 |
| ·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4-111页 |
| ·本体分子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的目的 | 第108-109页 |
| ·本体分子知识资源建设模型的意义 | 第109-111页 |
| ·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属性 | 第111-114页 |
| ·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 | 第111-113页 |
| ·多粒度属性 | 第113页 |
| ·多维度属性 | 第113-114页 |
| ·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资源建设模型内容 | 第114-131页 |
| ·知识转化 | 第114-130页 |
| ·知识表达 | 第130-131页 |
| 5 时间维度的档案知识资源建设模型构建 | 第131-148页 |
| ·档案知识资源的特征 | 第131-134页 |
| ·范围广泛 | 第133页 |
| ·时间跨度长 | 第133页 |
| ·文本量大 | 第133页 |
| ·格式规范 | 第133-134页 |
| ·基于本体分子的档案知识资源演化分析 | 第134-137页 |
| ·文档演化特征 | 第134-136页 |
| ·条目演化特征 | 第136-137页 |
| ·时间维度的档案知识资源建设模型 | 第137-148页 |
| ·模型内容 | 第137-139页 |
| ·知识转化的实现 | 第139-147页 |
| ·知识表达的应用 | 第147-148页 |
| 6 综合维度的史籍知识资源建设模型构建 | 第148-170页 |
| ·史籍知识资源特征 | 第148-157页 |
| ·覆盖面广 | 第154-155页 |
| ·关系复杂 | 第155-156页 |
| ·表述自由 | 第156-157页 |
| ·基于本体分子的史籍知识资源演化分析 | 第157-162页 |
| ·时间维度的史籍知识资源演化 | 第157-159页 |
| ·地点维度的史籍知识资源演化 | 第159-162页 |
| ·综合维度的史籍知识资源建设模型 | 第162-170页 |
| ·模型内容 | 第162-165页 |
| ·知识转化的实现 | 第165-168页 |
| ·知识表达的应用 | 第168-170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70-174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70-172页 |
| ·未来的工作 | 第172-1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4-183页 |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83-185页 |
| 后记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