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监测与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研究的提出 | 第9页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实例 | 第16-25页 |
| ·工程概述 | 第16-17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页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试验设计方案 | 第18-20页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 第20-22页 |
| ·现场监测方案 | 第22-24页 |
| ·加固效果检验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 ·十字板剪切试验 | 第24页 |
| ·静力触探实验 | 第24-25页 |
| 3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 第25-39页 |
| ·真空度监测成果分析 | 第25-26页 |
| ·孔隙水压力监测成果分析 | 第26-31页 |
| ·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方法 | 第26-27页 |
| ·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成果分析 | 第27-31页 |
| ·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 第31-34页 |
| ·分层沉降监测的方法 | 第31-32页 |
| ·分层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 第32-34页 |
| ·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34-36页 |
| ·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的方法 | 第34-35页 |
| ·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35-36页 |
| ·预压实验效果分析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数值分析 | 第39-56页 |
| ·有限元法 | 第39-40页 |
| ·有限元简介 | 第39页 |
| ·比奥固结理论 | 第39-40页 |
| ·材料模型 | 第40-43页 |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40-42页 |
| ·线弹性均质本构模型 | 第42-43页 |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3-46页 |
| ·有限元软件ADINA简介 | 第43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 ·工程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 ·沉降计算分析 | 第46-50页 |
| ·孔隙水压力分析 | 第50-53页 |
| ·侧向变形分析 | 第53-54页 |
| ·数值模拟总结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地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1页 |
| ·塑料排水板间距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真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砂井的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 ·真空度和塑料排水板间距的组合的影响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