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昆虫的过程与机理 | 第14-18页 |
·昆虫病原真菌孢子对昆虫体壁的附着 | 第15页 |
·孢子萌发与侵染结构的形成 | 第15-17页 |
·穿透与致病过程 | 第17-18页 |
·昆虫病原真菌的功能基因研究 | 第18-23页 |
·昆虫病原真菌的基因组测序进展 | 第18-19页 |
·基于蛋白组学的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AMT)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3-2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材料 | 第25-28页 |
·菌株及主要载体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主要缓冲液配方 | 第26-27页 |
·主要培养基配方 | 第27-28页 |
·方法 | 第28-3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 | 第28页 |
·电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 | 第28-29页 |
·转化子的获得 | 第29页 |
·球孢白僵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转化子筛选与验证 | 第30页 |
·生物测定 | 第30-31页 |
·突变体T-DNA侧翼序列的克隆 | 第31页 |
·序列分析比对 | 第31页 |
·插入突变体的生物学测定 | 第31-32页 |
·真菌胞内糖及糖醇提取及测定 | 第32页 |
·Southern杂交 | 第32-33页 |
·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农杆菌介导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转化及同源重组转化子的筛选 | 第34页 |
·分子验证同源重组转化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突变体的获得 | 第37-40页 |
·突变体的筛选 | 第37-38页 |
·突变体的毒力分析 | 第38-40页 |
·突变体的生物学测定 | 第40-44页 |
·高渗条件下突变体的表型观察 | 第40-41页 |
·高温条件下突变体的表型观察 | 第41页 |
·突变体的生物量测定 | 第41-42页 |
·突变体的产孢量分析 | 第42-43页 |
·突变体的萌发率测定 | 第43-44页 |
·突变体胞内糖及糖醇的测定 | 第44-46页 |
·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分析 | 第46页 |
·突变体Mu10 T-DNA插入侧翼序列的克隆 | 第46-47页 |
·T-DNA侧翼序列的拷贝数分析 | 第47页 |
·同源重组转化子的筛选及分子验证 | 第47-51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1-55页 |
·球孢白僵菌突变体的筛选 | 第51页 |
·突变体Mu10的毒力分析 | 第51-52页 |
·突变体Mu10生物学性状 | 第52页 |
·真菌胞内糖醇含量的变化 | 第52-53页 |
·T-DNA插入破坏序列的分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突变体的筛选与T-DNA侧翼序列的克隆 | 第55页 |
·突变体的毒力分析 | 第55页 |
·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分析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