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汽油脱硫的意义 | 第11-13页 |
·汽油含硫的危害 | 第11页 |
·世界各国燃油硫化物含量 | 第11-13页 |
·汽油中硫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 | 第13-14页 |
·汽油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6页 |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5-17页 |
·非加氢脱硫技术 | 第17-26页 |
·烷基化脱硫技术 | 第17-18页 |
·生物脱硫技术 | 第18-19页 |
·萃取脱硫技术 | 第19-21页 |
·氧化脱硫技术 | 第21-24页 |
·吸附脱硫技术 | 第24-26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萃取法脱除汽油中有机噻吩硫化物 | 第28-40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29-31页 |
·萃取汽油脱硫实验 | 第29-30页 |
·汽油中硫含量及硫化物种类的测定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1-39页 |
·初始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分析 | 第31页 |
·几种萃取剂用于汽油萃取脱硫的性能比较 | 第31-34页 |
·乙腈/水混合萃取剂的比例对萃取脱硫的影响 | 第34-35页 |
·剂油比对乙腈萃取脱硫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对乙腈萃取脱硫的影响 | 第36-37页 |
·乙腈萃取脱硫对硫化物的选择性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臭氧氧化乙腈萃取相中有机噻吩硫化物 | 第40-54页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40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40-42页 |
·模拟萃取相的配制 | 第40-41页 |
·臭氧氧化模拟油品脱硫实验 | 第41页 |
·仪器分析 | 第41-42页 |
·噻吩和苯并噻吩氧化脱硫率的计算 | 第42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2-52页 |
·乙腈萃取相中硫化物分析 | 第42页 |
·反应温度对臭氧氧化硫化物转化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臭氧氧化噻吩硫化物反应动力学 | 第44-48页 |
·臭氧流量对臭氧氧化噻吩硫化物转化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臭氧氧化噻吩的产物分析 | 第49-52页 |
·臭氧氧化对溶剂破坏性分析 | 第49-51页 |
·臭氧氧化噻吩和苯并噻吩的产物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吸附法脱除萃取相中有机噻吩硫化物 | 第54-68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模拟萃取相及模拟油品的配制 | 第55页 |
·吸附剂的制备 | 第55-56页 |
·吸附相平衡的测定 | 第56页 |
·硫含量的测定 | 第56页 |
·吸附剂的表征仪器及条件 | 第56-58页 |
·吸附剂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分析 | 第56-57页 |
·Boehm 滴定 | 第57-58页 |
·XRD 表征 | 第58页 |
·绝对硬度、酸碱性、偶极矩及分子直径的模拟计算 | 第58-6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第60-61页 |
·Boehm 滴定分析 | 第61页 |
·XRD 分析 | 第61-62页 |
·多种吸附剂吸附乙腈中的苯并噻吩砜 | 第62-63页 |
·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碳吸附乙腈中的苯并噻吩砜 | 第63-65页 |
·溶剂(乙腈,正辛烷)对吸附剂吸附有机硫化物的影响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