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GIS的宁强县滑坡危险性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与数据处理 | 第16-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2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9页 |
·地质灾害概况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5页 |
·数据源 | 第20-2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1-25页 |
第三章 宁强县滑坡灾害特征分析 | 第25-32页 |
·滑坡概述 | 第25-26页 |
·滑坡的组成 | 第25-26页 |
·滑坡的类型 | 第26页 |
·滑坡主要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 | 第27-28页 |
·内外营力与人类活动方面 | 第28-29页 |
·宁强县滑坡特征分析 | 第29-31页 |
·滑坡类型 | 第29页 |
·滑坡分布 | 第29-30页 |
·滑坡主要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滑坡灾害指标体系建立与指标提取 | 第32-48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 第32-33页 |
·宁强县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5页 |
·滑坡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4-35页 |
·基于RS/GIS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提取 | 第35-46页 |
·地质因子 | 第35-39页 |
·地形因子 | 第39-41页 |
·水文气象因子的提取与处理与分析 | 第41-43页 |
·地表覆盖因子提取与处理分析 | 第43-46页 |
·指标的数据入库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48-61页 |
·滑坡灾害评价模型的选取 | 第48-53页 |
·常用的评价模型 | 第48-50页 |
·各种模型比较 | 第50-51页 |
·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51-53页 |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53-58页 |
·评价准备 | 第53-55页 |
·评价实施 | 第55-58页 |
·评价结果验证 | 第58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滑坡防治建议 | 第59-60页 |
·预防措施 | 第59-60页 |
·监测预报措施 | 第60页 |
·防治措施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1-6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