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耕耘机变速箱主要零件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回转耕耘机变速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国内回转耕耘机变速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国外回转耕耘机变速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齿轮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变速箱传动机构的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 | 第18-25页 |
| ·Pro/E 软件的介绍 | 第18-19页 |
| ·Pro/E 软件的特点 | 第18-19页 |
| ·Pro/E 参数化建模及其实现过程 | 第19页 |
| ·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 第19-22页 |
|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 第20-21页 |
| ·直齿圆锥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 第21-22页 |
| ·传动轴的三维实体建模 | 第22-24页 |
| ·传动轴零件的建模 | 第22-23页 |
| ·传动轴的装配 | 第23-24页 |
| ·变速箱传动机构的虚拟装配与运动仿真 | 第24页 |
| ·传动机构的虚拟装配 | 第24页 |
| ·传动机构运动仿真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变速箱直齿圆柱齿轮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41页 |
| ·确定加载面的面积 | 第25-26页 |
| ·直齿圆柱齿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Pro/E 与 ANSYS 之间的数据转换 | 第27-28页 |
| ·啮合齿面的分割 | 第28-30页 |
| ·网格划分 | 第30-35页 |
| ·定义单元属性 | 第30-33页 |
| ·定义网格控制选项 | 第33-35页 |
| ·施加载荷 | 第35-37页 |
| ·坐标的转换 | 第35-36页 |
| ·定义边界条件 | 第36页 |
| ·施加载荷 | 第36-37页 |
| ·求解 | 第37-38页 |
| ·求解控制 | 第37-38页 |
| ·分析求解 | 第38页 |
| ·查看结果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直齿圆柱齿轮接触应力理论计算 | 第41-46页 |
| ·齿轮接触应力的传统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齿轮受力分析 | 第41页 |
| ·齿轮接触应力的传统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啮合齿轮的赫兹接触计算 | 第42-45页 |
| ·啮合齿轮的赫兹接触理论 | 第42-43页 |
| ·啮合齿轮的赫兹接触计算 | 第43-45页 |
| ·输出齿轮副接触应力的理论值与其数值解的比较分析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变速箱输出轴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46-51页 |
| ·变速箱输出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46-47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 ·施加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 ·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变速箱输出齿轮副的优化设计 | 第51-57页 |
| ·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51-54页 |
| ·确定优化设计的变量 | 第52页 |
| ·建立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第52页 |
| ·约束条件 | 第52-54页 |
| ·M 文件在 Matlab 中的编写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创新点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